這陣兒功夫,劉瑾在房中鼓動如簧之舌,東一句西一句,雖然沒個條理,卻也隱隱表達出如今帝王開疆拓土應放眼海上,從而威加宇內才是王道的意思,把個好大喜功的正德皇帝的心癢癢的,恨不得立即建造如雲戰艦,靖清海疆,建立不世功勳。
可他知道隻能想想罷了,這些東西不是想想就能辦得到的,若是滿朝文武執意不從,他這個皇帝又不能擼胳膊挽袖子親自出馬去造船練兵,此事看來還有得等。
楊淩回到書房,怕正德問起成綺韻,忙將長劍雙手奉上,笑道:“臣知道皇上尚武好兵,恰巧尋到一柄削鐵如泥的寶刀,特獻給皇上賞鑒”。
正德聽是神兵利器,果然大為驚喜,他連忙接過來一聲抽刀出鞘,頓時滿室毫光,那長刀刀身修長、刃薄如紙,雪亮的刀刃上隱現龍紋,瞧來寒光閃閃,鋒利無比。
楊淩微笑道:“這是……”。
“倭刀,這是極品的寶刀”,正德打斷他的話,興衝衝地道,他將刀舉至與眉相齊,眯著眼看了看刀鋒,然後又雙手舉刀試了試刀的重量,嗬嗬笑道:“這刀比宮中所藏的倭刀看來更勝比分,日本鑄刀術比起以前更加了得了。”
楊淩驚訝地道:“皇上認得這刀?”
正德得意地笑道:“宮中有日本足利義滿進貢的六口寶刀,聯時常拿來玩耍的,不過那已是百年前的刀了。”
永樂年間,琉球、日本、暹羅各國使節到大明朝貢,足利義滿曾進貢寶刀六口,兩年後永樂大帝派鄭和統水師10萬到達日本,向足利義滿宣旨:“使其自行剿寇,治以本國之法。”
同時永樂大帝賜足利義滿“日本國王”金印。封他為日本國王,足利義滿便回書自稱“日本國王,臣源義滿”,並將抓獲的倭寇移交大明以表誠意。
楊淩就是知道明朝有過中日聯合緝搏海盜的事。才特意準備了這口寶刀,並親手獻給正德,想趁機進言,想不到正德對此事卻了如指掌。
楊淩大為驚訝,這一來原先的詞必需重新組織一下了,他正思忖間,正德用指肚輕拭劍刃,欣然道:“
昆夷道遠不複通,世傳切玉誰能窮?
寶刀近出日本國,越賈得之滄海東。
魚皮裝貼香木鞘。黃白間雜鍮與銅;
百金傳入好事手,佩服可以讓妖凶。
楊侍讀,這是宋朝歐陽修讚揚倭刀的詩句,那時倭刀就已名聲遠揚了。倭刀源自唐刀,采用包鋼法製造。也就是尋常地镔鐵刀。端的鋒利無比,此刀確是一口寶刀,名曰甚麼?”
不待楊淩回答,他已一翻刀刃,看到柄口兩個漢字:“斷浪”,不禁笑道:“刀是好刀。不過也忒狂妄了些,切金斷玉倒還罷了,豈不聞抽刀斷水水更流?斷浪?哼哼,斷浪!”
楊淩想不到正德對武器這般有興趣,而且如此了解,他佩服地道:本浪人大多使用這種利於劈砍的利器,臣在江南。見我大明軍武器不如人,戰陣上多有不如,以致……,如果大明軍隊人人配帶這種鋒利的寶刀,倭人必不敢那麼猖狂。”
正德聽了哈哈笑道:“楊侍讀雖然帶兵有方,畢竟是秀才出身,哈哈哈……我大明軍隊人人佩帶這種包鋼地利刃?不可能,不可能的。”
楊淩見他大笑,不由急道:“有甚麼不可能?皇上那柄龍泉劍的鋒利就不在此刀之下,難道大明就鑄不得此刀?”
正德笑嘻嘻地道:“不是沒有鑄刀工匠,實是包鋼造刀費時費力,需要的精鋼又多出自哈蜜衛,產量不敷使用,日本國嘛……雙方能出動幾千人馬打仗,就是驚動地的大事了,我大明軍隊何止百萬,人人佩此寶刀?朕就是有一座銀山,也無法辦到”。
楊淩想不到這皇上平時一副不學無術的模樣,偏好研究些音樂、佛經都與治政不相幹的東西,可是一談起兵器竟是行家裏手,想瞞也瞞不住他,不禁沮喪地道:“如此來,兵器上我們便隻能屈居下風麼?”
他心中一動,又想起了火器,如果造出射程遠、射快的步槍,應該可以對付倭刀之利,如果再好好展一下殺傷力極大的大炮……”。
正德笑道:“兵器不如人,未必便沒有法子克製他。”
他有了賣弄學問的機會,眉宇間大是得意,“包鋼刀鋒利、堅硬,可是一旦硬生生碰撞造成損壞,就成了不可修複的廢鐵,用鐵棍或厚背樸刀皆可克製”。
他雙腳微分,“嗖嗖”地揮舞了兩下寶刀道:“日本刀重度、用的是臂力、腰力,他敢硬碰那他的刀就完了。
現在軍中還有大半士卒用的長矛吧?那木製槍柄在這樣鋒利的倭刀下自然一劈就斷,不過……如果槍柄用沸桐油泡過,又防火又結實,就算隻用長矛,這倭刀同樣占不了便宜”。
楊淩目瞪口呆,他本想炫耀一下他國高明之處,引起正德向往之心,萬萬想不到正德居然能想得出這樣地辦法。
楊淩心悅誠服地道:“皇上英明,臣見敵人武器強大,便想隻有造出更強大的武器才能克製,卻沒有想到如此簡便可行切合實際的辦法,實在慚愧。”
正德見折了他銳氣,這才沾沾自喜地笑道:“楊侍讀不必自慚,其實朕哪想得出來這主意?你在海寧平倭時有支衛軍逃跑,消息傳回京來,言官禦使們都上奏折要求嚴懲領兵將領。隻有一人上書衛所武器不如對方,並提出這些辦法,朕瞧的有趣,這才記住了些。奏折已付兵部照辦了。”
他想了想道:“那人是誰來著什麼仁,一個官兒……劉瑾,你記得嗎?”
劉瑾嚇了一跳,那個叫王守仁的兵部主事,一個芝麻綠豆大的官兒,竟敢上折為戴銑等言官求情,直稱他是權奸,現在被他廷杖三十,扔進大牢了,隻因那人是禮部尚書王華地兒子,一時還未想到如何處置,皇上怎麼想起他來了。
劉瑾吱吱唔唔地道:才也記不太清了,好像是有這麼個官兒。”
楊淩聽得耳熟,正想插嘴問問,卻見成綺韻施施然走了進來。便住了口。成綺韻目不斜視。看也不看楊淩,神色自若地向正德微笑道:“草民雖不通武藝,也看得出皇上這口刀殺氣騰騰,是口寶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