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楊陵過海(2 / 3)

就在這時,隻是上邊嚓嚓鐵鍬鏟土之聲飛快來,傾刻工夫王守仁已歡聲笑道:“金井之土已取得,取金匣來盛土”

…………

全文字閱讀,盡在打網)

王瓊在書房內踱了半晌,忽地停下冷笑道:“那幫逆臣賊心不死,妄想取土勘驗,哼哼,那什長若非事實俱在豈敢誹謗?軍中健卒若無內情怎會突然死亡?我已著人守著盛土金匣,鑰匙盡毀,隻餘我這一把,隻要土壤無恙,看他們還能玩出什麼花樣!”

徐貫喜上眉梢地道:“欽差也該回來了吧?勝負成敗在此一舉啦!內閣三公包庇罪犯,將龍脈受損之事不放在眼裏,隻計較些蠅頭利,皇上必定心中不悅。此案一了,他們的前程也要盡了。”

王瓊皺眉道:“徐尚書,我等此舉,乃是為了大明江山社稷,不是為了個人前程,內閣三公是冶國能臣,他們擔心加稅也是為了大明朝廷著想,徐公怎可如此話?”

徐貫忙陪笑道:“是是是,王尚書的是。”心中卻不禁暗罵:老匹夫,就你光明正大、為國為民,怎麼又鼓動兒子去刑部告狀,想砍了人家的頭、再辱了人家的名?

洪鍾道:“王大人,我們不如即刻進宮,將楊淩不法事跡稟報皇上,等金井黃土一到,真相大白,殺他個有理有據!”

王瓊略一沉吟,微笑搖頭道:“此事何須勞動你我出麵,豈不顯得題大做了麼?叫刑部侍郎程文義上個折子,以士子舉報的名義呈給皇上便是。”

乾清宮中,正德皇帝正心神不寧地聽著大學士謝遷嘮叨。他今兒藉口給太皇太後和太後請安,已免了午朝,一直在這宮中候著消息。這健、謝遷聽他要給太後請安,正好有皇帝大婚的事情要稟報磋商,趕緊也跟了進來。

誰料皇帝根本不想去見太皇太後和太後,兩位大學士深知時間的寶貴,一點也不浪費,立刻見縫插針勸諫皇帝不要耽於嬉玩、不要不帶侍衛在宮中行下頭、不要讀書時辰過少、不要不開經復,一番苦口婆心勸得正德皇帝一個頭兩個大。

正德皇帝正不耐煩的功夫,一個黃六匆匆奔來稟報:“啟稟皇上,刑部侍郎程文義有緊急奏折,事關帝陵滲水一案。”

正德一怔,忙道:“呈上來!”正德接了折子,打開一看,奏折上程文義洋洋灑灑三千餘字,除去套話,查實楊淩明作清廉,暗中貪奢、巨資買妾、欺壓僧侶等等,請皇上允許與帝陵滲水案一並審理。

正德猶如正等著揭開底牌的賭鬼,不知從帝陵帶回來的黃土到底是不是被人動過手腳,一見這了折子心就涼了一半,原來張永還楊淩沒有貪汙的理由,如今可是有了證據,正德隻將那列舉的罪名看罷,後邊的內容再也沒有心思去看。

他恨恨地將折子擲在龍案上,頰上肌肉突突直跳。在椅上呆呆坐了半晌,忽地一跳而起,勃然怒道:“把一幹人犯統統給朕帶來,朕要親審此案!”

劉健聽了連忙阻止道:“啟稟陛下,此事萬萬不可,法有所司,皇上萬乘之尊,豈可越權幹涉?自古帝王除了獻文帝不知自愛,還不曾聽有哪位明君行尊降貴去坐刑部大堂。”

正德怒火中燒,指著他凜然喝道:“明君,明君,朕的耳朵都快聽出繭子了。你口口聲聲萬乘之尊,可我這皇上卻由得你指手劃腳,何曾有半點事情做得主?這下是你的還是我的?”

劉健聽地臉色鐵青,伏地免冠顫聲道:“皇上何出此言,老臣一片赤膽忠心,地可鑒,若是老臣言語不遜衝撞了皇上,願乞皇上賜罪!”

謝遷見狀忙打圓場道:“皇上,以帝王之尊去審理犯人,確實與理不合。皇上是下共主,哪有皇帝親自問案的道理?不過皇上如果想聽審此案,不若在刑堂訊案大堂後邊高座旁聽,皇上以為如何?”

正德皇帝揮手道:“聽審便聽審,隨朕去刑部大堂,我要瞧瞧他到底做了哪些黑心事,如此傷朕的心!派人告訴都察院、大理寺、勘陵欽差,一俟金井土壤到京,立赴刑部,三堂會審!”

正德皇帝風風火火,帶著兩位大學士和張永、劉瑾、馬永成三個心腹太監,一路殺到了刑部,倒把魏紳、程文義嚇了一跳,二人趕緊派人去禮部把洪鍾請了回來,王瓊、徐貫聞訊也急急隨來。

正德皇帝急不可耐。等洪鍾趕回來,立即下令升堂問案。因為此案隻涉及楊淩一家,故此魏紳隻將楊淩和韓幼娘、雪裏梅、高文心帶上堂來,將李鐸、倪謙、戴義和那證人什長押在堂下,聽候三司會審。韓幼娘等人倒不是來地巧,她們因為擅闖法場,在帝陵問明之前,是待罪之身,因此昨日也被收押女牢,隻待帝陵案後再做處理。

告方則是舉報此案的一眾文士楊霖、趙雍、王景隆等七人和人證玉堂春。

玉堂春上得堂來,流波般的眸子飛快掃了一眼楊淩,見他一身白衣,染著斑斑血跡,手指都被枷得血肉模糊,眼中不禁流露出痛惜的神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