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建和諧地稅的實踐和探索(1 / 1)

【摘 要】

文章從譜牒的學術史料價值、尋根認祖價值、道德教化價植、旅遊文化價值等四個方麵論述了譜牒資源的史學地位和譜牒文獻的開發、實用意義。認為譜牒文獻的開發必將在弘揚民族文化,振奮民族精神,加快現代建設步伐,增強中華民族凝聚力,促進海峽兩岸的統一和世界各國華人對偉大祖國的熱愛中大放異彩,發揮出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

【關鍵詞】譜牒資源 研究 價值

譜牒又稱家譜、族譜、宗譜等,它是同宗共族的血親集團以特殊形式記載本族世係和事跡的曆史圖譜。家譜起源於上古時期,興起於秦漢時代。家譜和譜牒學是伴隨宗族及其製度的存在而產生的。成書於周代的《世本》記錄了從黃帝以來至春秋諸侯大夫的氏性、世係、遷居、製作、名號,被學術界公認為中國家譜的開山之作。

譜牒文化是人類血緣關係的記錄,是社會文明進步的軌跡,是以特殊形式記載的關於家庭起源、家庭形式、民族融合及其繁衍生存、遷徙分布、發展興衰的重要史籍,凝結著華夏文明的形成、發展、傳播以及各民族、各地區之間的經濟、文化交流的豐富內容,蘊涵有大量人口學、社會學、民俗學、民俗學、經濟學、倫理學、經學、哲學及人物傳記和地方史料,其數量之巨大、內涵之豐富不亞於正史、方誌。因此,與正史、方誌被列為中國史學的三大支柱(中國家譜資料研究中心主任李吉教授),是中華民族悠久曆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極為珍貴的曆史文化遺產。著名史學家梁啟超在《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中,對開發譜牒資源的價值作了精辟論述:“我國鄉鄉家家皆有譜,實可謂史界瑰寶,將來有國立大圖書館,能盡集天下之家譜,俾學者分科研究,實不朽之盛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