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唐風點了點頭。
“那一年是王亞樵先生死去的一年,1936年,也是日寇開始全麵進攻的前一年,也是全麵抗戰的前一年,也是我們斧頭幫的末日,王亞樵先生的離去讓斧頭幫樹倒猢猻散,全幫沒有了主心骨就好像西天取經沒了孫悟空和唐僧一樣,最終以分家告終,我們四家各奔東西。”
1936年10月間,餘婉君突然由香港來到梧州,對王亞樵說,他們在香港生活困難要求來梧州居住。餘婉君此時已為戴笠所收買,為重利誘惑而出賣了王亞樵。她到梧州後,即同軍統特務鄭介民聯係。10月20日,她說有事請王亞樵去她家商談,這時十幾個特務已埋伏在餘婉君的屋中。王亞樵一進門,特務立即向他撒了一把石灰,王亞樵雙眼被迷,但仍堅持同特務搏鬥。最終,王亞樵身中五槍,被刺三刀,當場身亡。特務又殘忍的用刀將王亞樵的臉皮剝去。在撤退途中,為了滅口,又將餘婉君殺死。王亞樵死後,由其老友鄭抱真、其徒許誌遠,買棺收殮,安葬於梧州倪莊。
而遠在紫金山下南京城裏的蔣介石,正坐在他的官邸裏,親自披閱一份由軍統局上呈的《特情簡報》,蔣介石的目光最後落在一段黑體字印成的消息上:《關於暗刺王亞樵經過的報告》。在這份軍統內部文件中,蔣介石用紅色鉛筆在這樣一行字上加了重點:“據來自梧州的可靠情報稱:王亞樵在臨死前,曾密派兩個安徽人餘亞農、張憲庭潛往陝北匪區,暗合毛共。據信,王亞樵準備投奔陝北共匪的要求,已經獲得了中共中央高層毛澤東的批準。值得我們慶幸的是,軍統行動迅速,搶在王亞樵即將投共之前,將這一危害政府的要犯行刺成功,此乃委員長決策英明所致。
戴笠正是利用王亞樵俠肝義膽的優點,捕殺了天馬行空、來去無蹤的“暗殺大王”王亞樵,為蔣介石除去心頭之患。一代民族英雄沒有倒在日寇的屠刀下,卻死在了自己同胞的手中。
“西江煙雨哭陸沉,魑魅魍魎狐兔,北土淪亡黃流注。中原烽火彌路,悲恨相繼,萬裏煙塵,江山知何處。堂堂中華,難忍東倭猖寇,醉生夢死內戰,媚倭求存,何言對國人!閩海羊城興義師,蒼蒼太無情,天涯海角,足跡無門,千載留淚痕。鷗蒙山重,北顧延河非孤雲。”
雲霆竟然突然吟起了詩來,聲音中充滿著蒼涼。
唐風也是一臉沉重:“原來你們逃離中國是為了躲避這些他們的追殺,的確,那些年月確實是他們說了算。”
“其實那時候出走的又何嚐隻有我們呢?其實那時候許許多多的華人都出走國外,很多都是被逼走的,他們都和我一樣害怕死亡。”
“可這卻是人的本性,求生是人的本能。”唐風插嘴補了一句。
“的確是本能,但是這卻不能顯示我們的懦弱。”雲霆歎了口氣。
“不,大丈夫能屈能伸,這不是懦弱,我們既然當時鬥不過他們那麼隻能先退一步再圖謀反擊。”
“你明白就好,所以我們現在需要做的就是先退一步再圖謀反擊,你明白嗎?”
雲霆突然來了這麼一句,讓唐風有一種作繭自縛的感覺,鬥嘴?唐風還真不一定都得過雲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