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那天,驍家人都都在客廳,圍著祖公排在祭祀,桌子上放在一個完整的雞,還有一碗飯,一個荷包蛋,還有一個酒壺,三個碗。驍正在燒紙錢,妻子站在那裏一動不動,看著驍,驍的母親拿著酒壺,在每個碗裏都倒了三次酒。此刻驍又拿起蠟燭點燃,接著又點然香,又把香分另給了香琴,還有自己的母親。這三個人手拿著香,站成一排,三個人同時,鞠了三個躬,母親第一個到香爐裏,把香插在裏麵,又回到自己的地方,接著是驍,最後是香琴。驍拿著香,點然掛在門前的爆竹,爆竹響起了,把這個客廳弄得硝煙彌漫,空氣中還有一股硝煙的味道。這就是這個村子流傳至今的一種祭祀。
除夕的晚上,驍家燈光全部亮起了,發出萬丈光茫,隻有女兒進入夢想,他們都在守歲,等待十二點,黎明的到來,看到新年的每一寸曙光。守歲的習俗,既有對如水逝去的歲月含惜別留戀之情,又有對來臨的新年寄以美好希望之意。
天剛剛蒙蒙亮,可是村子裏驚天動地的聲音,把寂寞,悄無聲息早晨給震醒了,全村的男人們都在這個時候起來迎接新年的曙光,這叫做辭舊迎新。爆竹聲響過一陣又一陣,就是村子裏的第一戶人家,第一個放,在快放完後,接在第二家來開始,隻到最後一家人,村子裏的男人們都早早地起來,把爆竹掛在自己家的大門前,當第一聲爆竹響起時,第二家接著放,就是不能讓爆竹聲中間中斷,點然爆竹,這叫做代代相傳,前樸後繼,隻到放完為止,這是村子裏的習俗。整個村子裏被爆竹的硝煙,迷漫,又是初晨,如煙是霧,把整個村子,籠罩在煙霧中,讓人沉醉於這種仙境,好比中人間的天堂。驍在家點完爆竹後,就開始淘米做飯了(這個村子一直都有的習俗,初一,一定是男人起來做飯,等到做好飯之後,開始叫女人,小孩們起來吃飯,如果家裏沒有男的話,隻能女的起來)。初一,所以的有都不能出去,驍家人都穿新著新衣新鞋,這就代表萬象更新,歡天喜地的過年。那時還沒有電視,驍家人都坐在院子裏吃瓜子,吃糖果(吃瓜子象征“多子多孫”;糖果表示“連生貴子”)。不能去別人家,隻有過了初一才能竄門,走親戚。驍家裏,歡笑聲此起彼伏,院子裏的油樹下,小狗正轉來轉去,一會兒跑到驍旁邊,一會兒又走到香琴那用自己的尾巴晃晃去,一會兒又走到母親邊上,用眼神盯著所有的人。田娣抱著昳梅,開心的樂開了花,她從來沒有這麼開心過了,自己沒有孩子,她把小孩都當兒是自己的親生孩子一樣的對待,看著小孩睡著了,她也沉醉了。這狗從主人的眼神中,明白今天是個特別日子,因為早飯狗的比以前豐盛,也從爆竹聲中明白了,這是一個值得記住的日子,雖然狗不知道什麼是過年,一年有春夏秋冬,但是狗過的開心。
一家人圍著吃晚飯,飯桌上擺滿了魚,雞,肉丸,韭菜,年糕,菜頭。村子裏有這種習俗,過年吃魚,意味著,年年有餘;過年吃韭菜,就意味著一家人可以長長久久;吃菜頭,意昧著有好采頭;吃肉丸代表著一家的團團圓圓;吃年糕意味“步步高升”,吃雞就更有意味了,意味無窮,吃雞爪,寄意“新年抓財”;吃雞翅膀,寓意“展翅高飛”;吃雞骨頭,就是“出人頭地”之..,意味著“生活甜蜜”、“長生不老”、“新年發財”。村子裏的,都是這樣的把習俗一代一代相傳,這是一個習俗,也是村民們的一種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