屬地化的不足之處:
屬地征收在實踐中也存在一些問題,需要進一步探討和完善。首先,屬地征收從理論上說“地”的概念有待進一步規範和明確。是指企業所在地,還是工程所在地?從轄區講,是指“市”,還是指“區、縣”?其次,實行屬地征收以後,多數納稅人的申報和繳納手續由繁到簡,但部分單位,如建安公司、房地產開發企業等,由於工程點多麵廣,且大多跨區操作,會增加這些單位的納稅申報工作量。
綜上所述,稅收的專業化和屬地化各有利弊,推行這兩項工作,是不能搞一刀切的,必須要結合實際,因地製宜,逐步探索適合本地實際的稅收管理方式。要根據各地稅源結構特點,結合人員配置情況,應選用不同的管理方式。以蘭州市為例,全市行政區劃分為三縣五區,根據其稅源特點,其中近郊四區應以專業化管理為主,而遠郊三縣一區應以屬地化管理為主。原因如下:
近郊四區其稅源結構主要有如下特點,一是戶數數量巨大,基本集中了全市大型的工業和商業企業,個體工商戶的數量也相當龐大。二是行業齊全,幾乎每個行業都有成百上千戶納稅人,每個行業的稅收管理方法、管理重點不盡相同。三是稅收種類複雜,操作困難。針對這種情況,可以采取以分行業為主,分規模、分稅種為輔的專業化管理方式。這方麵市局已經有了很好的實踐,如設立了重點分局、涉外分局、房產分局、高新分局等進行專業化的管理,並且都取得了很好的征管成果,為全市稅收的快速增長做出了積極貢獻,較好的體現出了專業化管理優點。
而縣區以農村稅源結構為主,地域廣闊,征管戶數相對較少,稅源分散,點多線長,企業規模大小不一,既有一定數量的大企業,也有不少中小企業,更有為數眾多的個體業戶。不少納稅人納稅意識不高,會計核算不健全,稅收征管費時費力,稅收風險相對較高。針對這樣的稅源結構特點,應當以屬地化管理為主,既便於稅務機關的監督和管理,也便於為納稅人做好服務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