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炸彈(1 / 3)

“轟”的一聲巨響,有人倒下了,有人趴下了。倒下的是王家村的老倔頭王全傑和段家村的老強頭段世泉,趴下的是日本人。

這一聲巨響,很響。山也震動了,地也震動了。樹震得在搖,水震得在顫。王家村的瓦片震得從屋簷上嘩嘩往下掉。雞鴨被震得從籬笆上跌下來直往窩裏鑽,家狗被震得從地上跳起來東躲西藏大叫狂叫。婦女們從屋裏竄出來直往後山跑,老奶奶從屋裏跌出來呼兒喚孫地眼淚兮兮,老爺爺跨出屋門丟掉柱杖一拜在地對天祈禱。哭聲喊聲叫聲奔跑聲響成一片。整個王家村全被震亂了。

這天,是一九四四年,農曆,五月初五,端午節。王家村的人們在家喜氣洋洋地歡度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閨女們帶著外甥回來了,兒媳們帶著禮物家來了,大家都沉浸在節日的歡快祥和之中。殺雞宰鵝,蒸酒熬糖,包粽子打糍粑,磨豆粉做糯餅,香飄東山巔,喜飄西山外。這天,天氣也好,天高氣爽,萬裏無雲,藍宇碧空,豔陽高照。好佳節好天氣映著好日子,好日子好村莊好人們好不熱鬧,到處都洋溢著節日的歡笑。

但是這一聲巨響猶如晴天霹靂,把人們的歡笑一掃而光。因為這一聲巨響不是晴天霹靂,也不是煙花炮竹,而是炸彈的聲音,是那圓滾滾胖溜溜沉甸甸的炸彈爆炸的聲音。早晌,老倔頭王全傑和老強頭段世泉在村口削炸彈。全村許多人圍在那裏看。現在炸彈爆炸了,全村要遭大殃了。

哪裏來的炸彈呢?炸彈是段家村的老強頭段世泉送來的。一清早,老強頭段世泉來到王家村,肩上扛著個沉甸甸的麻袋,累得氣喘籲籲汗流涔涔臉放紅光。早見的人向他打招呼,戲說他端午節是不是給姨姐送來了一頭肥豬。段世泉笑了笑把麻袋放在村口,一古腦兒進了姨姐曹二娥、姨姐夫老倔頭王全傑的家。隻過了半袋煙工夫,老倔頭王全傑和老強頭段世泉就出來了,手裏拿著錘子和刀斧。兩人快步來到村口的麻袋邊,合力解開麻袋口,倒提麻袋的下角,從麻袋裏倒出一顆沉甸甸的黑鐵物件來。見到的人都驚呆了。這不是炸彈嗎,哪是肥豬啊?老強頭段世泉端午節大清早送來個炸彈,這真是件稀奇事,這是要幹嗎的啊?

消息不徑而走,許多人圍過來看熱鬧。尤其是小男孩和小少年。王家村是個大村,有兩百戶人家,小孩也特別多,不久,人們就裏三層外三層把老倔頭和老強頭圍得水泄不通。有些頑皮的小東西甚至爬到槐樹的枝叉上坐著居高鳥瞰。也有一些好奇的中老年人擠過來看稀奇。

隻見老倔頭王全傑雙手托起炸彈掂了掂,臉上喜笑顏開,對老強頭段世泉說:“有份量,有份量,是塊好鋼,能打幾件好刀好犁。”原來老倔頭王全傑特別喜歡刀。這種喜歡與他所幹的門生也有關。他雖然是地道的莊稼把式,但卻有一手好廚藝,鄉下裏有了紅白喜事,一般都請他去操廚,時間久了就出了名,兼營起炒菜做飯的生計來。他還有一種特長,那就是殺豬宰牛,一百多斤的大肥豬,他一個人就能對付,雙腿夾著豬的前胸,一手攥著豬耳朵,一手倒提殺豬刀,對著豬的喉心一刀下去,那豬就嗚呼了。他有兩把好刀,是花高價錢從燕城買回來的,老倔頭無比喜歡刀。他的喜歡可能與他的營生與關,因為殺豬宰牛需要好刀才行。老倔頭其實並不老,隻有五十出頭,因為倔的時間長了,大家才稱他為老倔頭。老倔頭的曆史有多老,得從少年說起,他從小固執己見,認準了的死理從不改變,人家送他小倔頭的美稱。後來年紀逐漸長大,娶妻生子了,再稱小倔頭就言謬甚遠了,大家就改稱他為老倔頭,其實那時他隻有二十來歲。從二十多歲到五十歲,三十年過去了,老倔頭的脾氣依然未改,倔得變本加厲了,現在倒成了真正的老倔頭了。說老倔頭倔,其實並不是貶義,也許更是一種褒揚,那是自信的表現,有許多的事證明,他倔得成功,倔得發了點小財。就拿做廚藝來說,他倔得堅持自己的刀法炒法蒸法煮法方式方法就倔出了特色,因此他的生意就比別人多得多。還有在對待子女上,別人家有了錢就買田買地,讓兒子守家立業,而他卻讓兒子到省城去讀書到國外去留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