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地稅機關要樹立起稅收經濟觀的理念。(1 / 1)

五、地稅機關要樹立起稅收經濟觀的理念。

各級地稅機關都要充分發揮自身的政策優勢和經濟信息優勢,自覺融入到當地經濟建設的大潮中去,在發展經濟中去謀求自身的發展空間,1、要培養一批通稅法、懂經濟、善鑽研的管理人才,發揮他們的參謀助手作用,及時準確地掌握並分析國家宏觀經濟政策對當地經濟發展的附帶影響,以幫助政府適時地調整地區經濟政策(如:個人所得稅實行地方與中央共享後,對其的征收率就應及時的調低等)。不同的地區有不同的特點,不同的行業對地區經濟發展的帶動作用也不一樣。有些企業產值規模大,上繳的稅金多,但劃歸地方的少;有些行業自身發展潛力大,市場前景廣闊,但對地方第三產業及相關行業帶動作用小;技術含量高,附加值大的產業一般效益好、轉型快,但也存在產業工人需求量少,對解決就業壓力沒有勞動力密集型的企業強。因此,要根據具體情況對轄區內的企業進行多方位的歸類分析,建議地方政府優先發展,優先扶持對地方稅收增長快,以及能拉動地方其他產業協同發展的項目。在最短的時間內,使地方經濟和稅收總量有大的突破性增長,積聚財力、提高實力、逐步推進、協調發展,正確地處理好現實成效與長遠發展的辯證關係。2、擴大資源的有效利用,加快發展第三產業。西部開發、中部崛起,首先改善的是基礎設施,在公路建設和鐵路建設中,要考慮到它們對當地經濟的輻射作用,要建議當地政府爭取在商貿集散地、城區、旅遊景點等處設立便道,並附加一些配套設施,如:停車場、賓館、餐飲、文化娛樂等,在帶動這些產業的發展的同時,也可以獲得更多的外地信息,促進本地區經濟的快速增長,和地區經濟結構的合理調整,而這些產業的流轉稅收都屬於地方政府。這樣一來在發展地方經濟增加地方財力的同時,也拓展了地稅係統的征管空間。如果不在公路網,鐵路線上設立便道,任其封閉運行就是一種資源的浪費。

綜上所述,在當前,新一輪稅製改革已啟動,未定型的有利時機,各地方稅務機關都要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新稅製法律體係的構建當中去,在憲法和法律允許的範圍內,深入細致的開展調查研究,進行理論研討和體製上的大膽創新。多方協作,共同努力,力爭建立有司法保障的完善的地方稅收體係,努力為今後地方經濟和自身的發展,爭取更大的發展空間,不僅是十分必要的,而且是有可能的。我們期待並祝願這一目標的早日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