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挖掘開發新的經濟增長點,把旅遊業作為主體產業來抓
我省在現行稅製下,既要給企業減稅讓利,增強企業活力,減輕企業負擔,又把本應由政府負擔的機構,如企業醫院、托兒所、學校等從企業中剝離出來,減輕企業的包袱,提高企業的競爭力,這就使各級財政更加緊張,入不敷出。如何解決這一頑症,根本的一條就是尋找新的經濟增長點來培育新的稅源,增加財政收入來彌補給企業減稅造成的虧空。而旅遊業的發展無疑是解決這一頑症的最好良藥,首先,我國自94年實施新稅製後,把旅遊業的各項稅收歸屬權都留給了地方政府,其次,這一行業投資少、效益明顯並能帶動一係列相關產業的發展,如交通運輸業、飲食業、旅店業及小商品(旅遊紀念品)加工業等。這些相關行業除小商品加工外所應繳納的稅收按現行稅製都屬於地方政府。因此,在國家對西部傾斜的同時,作為地方各級政府也要對此產業製定傾斜政策——優先投資。優先發展和改善影響這一產業發展的各種因素,如道路的建設,景區、景點設施的補充和完善,打造出一些品牌,形成互動效應。在旅遊業的發展上要有自己的特色,不能照搬照抄東部模式,要走流量適度,高消費的收入型模式。(1)隨著西部大開發的深入,西部旅遊業全麵升溫,由於我省生態環境十分脆弱,旅遊資源大部分是不可再生資源,因此應采用收入型模式,努力提高遊客的人均花費;(2)我省旅遊資源很多是精品、極品,如敦煌莫高窟、天水麥積山等有著極大的吸引力,完全可以通過提高價格的手段達到增加收入的目的。要保持和增加旅遊收入,就要增加旅遊的項目,豐富旅遊的內涵,來延長遊客停留時間;(3)加工具有我省地方特色的旅遊商品,如夜光杯等,刺激遊客的購買欲。要提高檔次,增加品種,大幅度提高旅遊商品銷售收入,來帶動一係列產業的發展,目前,我省旅遊產品銷售額約占旅遊收入的15%左右,明顯低於全國22%的平均水平,更遠低於50%的世界一般水平,因此,旅遊商品的開發、銷售大有潛力可挖;(4)製定一些省內或省內外線路,便於遊客旅遊。近年來我省有關部門也製定了一些經典旅遊線路,如“河西走廊絲路精華大漠風情旅遊線”,“甘南藏族風情草原風光旅遊線”等,由於交通、宣傳等原因,尤其是景點單一,遊客坐車時間遠遠超過遊玩時間,使得收效甚微,這就要求我們與鄰近各省聯合開發一些旅遊線路。我省所轄區域主要是河西走廊,自然地理位置是一個狹長地帶與多個省接壤,因此與鄰省聯合旅遊開發很有必要,如蘭州吐魯溝國家森林公園與青海鳥島接近,可開辟一條旅遊線路。
我們應盡快行動起來,尤其是地方各級政府的旅遊部門,要發揮政府的主導作用,打破封閉單一模式,盡快協作建立大旅遊思路,構建旅遊框架,利用各自的獨特資源優勢,走跨區域的合作開發旅遊資源的新路,形成旅遊資源的互補優勢。這樣,我們的旅遊產業將成為經濟支柱產業,我們期待著這一天的早日到來。
總之,我省是一個落後、封閉的內陸省份,要縮小與東部發達省市的差距,使區域經濟得到更快的發展,地方稅收總量大幅增長,就必須爭取中央的投資額度,地方政府就必須實行放水養魚的輕稅政策,要有比東部更優惠的稅收環境、投資環境、建設環境,更要挖掘新的經濟增長點,以彌補實行輕稅政策所帶來的財政虧空,而不能為了日益增長的公共開支的需要,向企業增加稅收負擔,更不能讓企業貸款繳稅或預繳稅款。經過十幾年的優惠扶持,我們的企業將以更新的充滿活力的形象出現在世人麵前,區域經濟就會有大的發展和騰飛,東西部經濟的聯係會更加協調,更加牢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