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破落女教養記
在經過了漫長的等待後,來到了大上海。
可是為什麼上海要叫做大上海呢?(大大就勉為其難的給大家介紹一下啦):
這件事還得從上個世紀的20年代說起了。上個世紀初期,上海的人口已經發展到了100萬,它在中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上的地位日趨重要,孫中山看到了這個問題,他在1922年寫的《建國方略&8226;實業計劃》一書中提出:上海“苟長此不變,則無以適合於將來為世界商港之需用與要求。”提出了“設世界港於上海”,也就是要把上海要建設成為“東方大港”。1927年南京國民政府成立後,迫切要求站穩上海、控製上海。但當時的上海是租界林立,實際控製上海中心城區的卻是租界,華人可以控製的華界,隻有老城區、閘北和郊區一些地方,而老城區又是人口密集,也很難進行擴展建設。為打破當時租界壟斷上海的局麵,建設一個新的上海,當時的上海市政府便決定在上海的東北地區,東臨黃浦江、吳淞口,與市區相臨近的江灣地區征地建設新城區。1829年成立的上海特別市政府,遵循孫中山《建設大綱》提出的方針,為謀求華人管轄區的發展,在1929年7月上海特別市政府第123次會議通過了《大上海計劃》,也就是大上海的發展規劃,由此上海就出現了“大上海”的叫法。
這是小瑩第一次來到上海,她很拘謹,同時也很害怕,她對所有人都不熟悉,甚至都不認識,三奶奶,就一個一個的去拜訪,一個一個的向別人介紹,所有人都很友好,但是有一個問題出現啦,住在哪裏,這個住的問題,讓人犯怵,三奶奶家裏,能住,但是能住多久呢,爸爸媽媽兩個人,都要上班工作,根本沒有辦法照顧小瑩,三爺爺家裏有自己的孫女,幾個家暫時商量,現住在大姑姑家裏。
大姑姑把小瑩領回家,那時候大姑姑家裏沒有小孩子,大姑父人很好,對小瑩也很好,當自己女兒一樣。
大姑姑,很喜歡小瑩,甚至對她的期待很大,在小瑩很小的時候,就開始教小瑩背三字經,古詩詞三百首。小瑩在大姑姑家裏慢慢的長大了,開始讀幼稚園園了,小瑩越來越調皮,大姑姑也懷孕了,時常趴在大姑姑的肚子上麵聽聲音,說著:“小弟弟,小弟弟。”大姑父聽了很開心。
可是一些人不知道有心還是無意的,時間長了,開始在大姑父的耳邊嚼起了舌頭,說你一個人上班要養活四個人,這個小姑娘跟你又不搭噶咯,你養她幹嘛。終於爭吵開始,大姑和大姑父的戰爭,小孩子沒有資格參與,隻能遠遠地看著,終於,大姑在爭吵中崩潰了,帶著小小的表弟和我上了天台,大姑父就遠遠的,我們就坐在天台上麵,當時不太懂事,以為是大姑帶我們看風景,不明白為什麼要吵架?也不知道吵架的原因是為了小瑩她自個。
“你要是把小瑩送走,我就帶著你們陳家的兒子,和我侄女,一起跳下去。”
“你快上來,你這是幹什麼,有話好好說。大不了不提送走小瑩了,行了吧。”
大姑得到了大姑父的保證這才肯下來,就這樣,生活又平靜了下來。
那天的陽光很好,小瑩在上幼稚園,班級裏有一對雙胞胎兄弟,很可愛,長的很漂亮,小瑩很喜歡跟他們在一起玩。
“我的牙齒很鋒利的,咬起人來很疼的。”
“我才不信呢。”
這時候,也分不清是哥哥還是弟弟,伸出手來,“你咬個試試啊。”
小瑩就這樣,咬了一口,“什麼啊,一點都不疼。”
小瑩聽到這句話,也不知道小孩子腦袋裏想些什麼,就下狠心,使勁咬了下,那個雙胞胎哇的一下哭了,引來了,老師,“怎麼了,為什麼哭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