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娛樂節目和藝術的結合與受眾的關係
文化長廊
作者:呂秋嫻
摘 要:以《爸爸去哪兒》為例,通過電視藝術語言和愛的藝術這兩個方麵來分析娛樂節目和藝術的結合與受眾的關係。
關鍵詞:爸爸去哪兒;字幕;引導字幕;音效;星爸萌娃;受眾
作者簡介:呂秋嫻,女,現在就讀與河南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2013級廣播電視專業研究生,研究方向為編導。
[中圖分類號]:G2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5)-06--02
湖南衛視第四季度推出的親子類創新節目《爸爸去哪兒》原版模式購自韓國MBC電視台的《爸爸!我們去哪兒?》與熱播節目《我是歌手》屬一母同胞。
韓版的節目形態為五位明星父親與自己的子女一起到偏僻的村莊或是條件較為惡劣的環境下生存數日,或是過夜旅行體驗過程。湖南衛視在尊重原版的情況下,增加了側重考驗明星帶孩子的能力,並向觀眾傳遞愛的正能量,讓更多的人更加重視親子之間交流與互動,創新推出了以親子互動為主旨的《爸爸去哪兒》。
在節目中五位明星將還原到爸爸的角色,每期五位明星爸爸跟子女72小時的鄉村體驗,爸爸單獨肩負起照顧孩子飲食起居的責任,節目組設置一係列由父子(女)共同完成的任務,父子(女)倆在不熟悉的環境下狀況百出。
《爸爸去哪兒》一經播出就在人們的生活中刮起了一陣親子旋風,收視率一路狂飆,由第一期的1.1到十一期的3.4,同樣收視份額也是越占越多,從第一期7.67到第十一期的21.41,穩居同時段排名第一。每到周五談到看電視也許眾多的家庭會選擇《爸爸去哪兒》,看著這居高不下的收視率和收視份額我們不禁發問:在這檔節目中是什麼吸引了受眾的眼球?是什麼抓住了觀眾的心?又是什麼能讓這些受眾成為這檔欄目的忠實粉絲?深究此檔節目我們發現作為娛樂節目的一種,它充分與電視藝術結合在一起,這檔節目不僅僅是為了展現看星爸和星二代,也不是單純的娛樂大眾,博大家一笑,更多的是將節目的內容和電視藝術地結合在一起。受眾觀看這檔節目不僅能看到明星不為人知的一麵,更可以看到他們和孩子間的互動,作為父親的一種狀態,受眾會有一種獵奇的心態,這種心態會引領者受眾想了解得更多並被其深深吸引。在《爸爸去哪兒》中,我們可以看到娛樂節目和藝術的結合與受眾的關係大體分為以下幾類:
一、電視藝術語言對受眾的影響
電視藝術語言的構成元素很多,凡能夠表達出思想或感情,並使接受者獲得感知信息的一切手段、方式和方法,諸如構圖、光效、色彩、影調、畫麵、聲音、造型、人聲、音樂、音響、造型、鏡頭、編輯、特技、符號、文字……都可以是構成電視藝術語言係統中的重要元素。
以《爸爸去哪兒》為例,本檔節目之所以能迅速被受眾接受並為之喜愛從電視藝術語言方麵大概有如下創新運用:
首先,在傳統的字幕基礎上增加了大量的引導性字幕,與一般的娛樂節目不同,它不僅在畫麵的最下方沿用了一般的傳統字幕,而且將各類引導性字幕或者強調性字幕加在了屏幕的各個位置,哪裏需要就加在哪裏,突破了許多我的固化的思維。而且字幕組所加的字幕並不再是單純的對話內容,更多的是引入了字幕組人為的想法、視角和一種引導,這可以引導觀眾發現其中的樂趣,將平凡的部分變得有趣生動,帶領觀眾從各個角度來看同樣的內容,受眾不僅僅能觀賞到真實的畫麵,更多的是經過提示後那些被我們思維加工過的畫麵和場景。新式的引導字幕也不是統一字體的純色字幕,取而代之的是各種各樣符合情景的花式字體,既有可愛的華康少女體,又有傳統的方正超粗黑,也有當下流行的明星字體——方正靜蕾簡體。此檔節目將大量字體巧妙運用其中,不同的字體給人視覺上不同的感受。不僅運用大量字體,針對不同的內容,字幕組還會使用不同的顏色來提醒觀眾,讓觀眾能輕而易舉地找到關鍵點,達到醒目和提醒的目的。同時不同的顏色和不同的字體又會給受眾到來許多的新鮮感,在看慣了中規中矩的字幕後,突如其來的不同給我們帶來了一股清風,讓受眾對這股小清新小可愛青睞有加。有時候拋開字幕隻看內容可能沒那個有趣,可是加上字幕觀眾就覺得某些點確實是自己沒有想到有特別有意思。在字幕方麵,字幕組除了添加人物對白或者引導性字幕外,他們還為一些動物添加了自己的思想和語言,並用字幕的方式表現出來。比如《爸爸去哪兒》第九期,全體一起去了湖南省嶽陽市平江縣白寺村,當大家集體參觀村子的時候,鏡頭給到了許多的風景和小動物,比如正對鏡頭的黑山羊,畫麵上就給出了字幕:“哇噻,來客人了”。除了文字外一些符號的加入也幫助了受眾更好地理解了節目內容,將一些抽象的東西變得具象,比如當小朋友們發現什麼的時候屏幕會出現歎號等一些符號,又如當寶貝在哭的時候又會出現一張傷心地哭著的卡通小人,當寶貝們笑的時候又有可愛的笑臉打出,凸顯孩子們的天真和童趣。等等這些符號都會讓節目的內容更加通俗易懂,能讓受眾更容易地了解到節目中人物的內心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