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漠漠星河孤煙直,天蒼地茫嘯妖蠻。鐵騎踏破幽冥土,揚鞭異界斬魔王。開疆自有王朝散,世世輩出鐵血郎。”
一座高聳入雲的巨大血色石山,被天地偉力劈成筆直的豎麵,上麵以上古拓撲文刻著這首詩,每一個字都有平常的小山一般大小,在天氣好的時候,遠隔上百裏也能清楚的看清上麵的字。
這首詩說的是我人族自立族以來,篳路藍縷,崛起於卑微間,無數先賢拋頭顱、灑熱血,前赴後繼,開疆拓土,方才在萬界中擁有今日的正、道、儒三界之地立足。
自從洪荒崩碎,化為諸天萬界,人族四散,或淪為異族之奴,或被圈養為食物,或逃匿於邊遠小界,境遇豬狗不如。億萬年延續如此!文明流逝,漸回蒙昧!
人族紀年元年,於華胥界有聖人出,世稱三皇之首的天皇“伏羲”於此誕生。後世曆法以這一天為人族曆史“新紀元”誕生日。
相傳伏羲為太古人族大神通者轉世,其母於雷澤一巨大的腳印中得天之孕,懷孕十二年乃生出伏羲,伏羲出生時有龍馬馱神物出黃河獻“河圖”,及神龜負神物出洛水獻“洛書”,生而具大神通。
其後伏羲東征西討,拯救出無數弱小的人族,統一各個小界和部落,以大神通將這些偏遠小界歸並於華胥界,伏羲於新紀元27年,建立人族國度,號曰“大華”,改華胥界為“華元界”定都於陳地,封禪泰山。
據人族正史記載,建國當日,妖族、魔族、蠻族、冥族十二神王挾持百萬異族,率萬億兵力來攻,史書描敘:當是之時,敵聲勢之浩大奪人,“八軍陣遮天而來,威神如海,鐵甲耀日,紅旗蔽空。”
人族以伏羲八卦真武陣拒敵,伏羲隻身獨鬥十二神王,史稱“定鼎之戰”。
這場戰役曆時三月,實實在在是殺得天昏地暗,日月無光,最後時刻,聖女“女媧”在戰陣中晉級聖人(神王),攜“山河社稷圖”,聯手“河圖洛書”,陣斬七神王,誅其神魂俱滅,不得輪回;重傷三神王,非萬年不得複原;餘下兩神王被迫主動兵解,以待來世。
這一役,異族伏屍數千億,屍骸布滿“華元界”周圍的空間,史書記載寫道:“蕭條億裏,野無遺寇,星路為之堵塞,血雨十日十夜不止”。
人族也為之付出上百億的慘痛代價,敵我雙方的鮮血染紅了華元界每一寸土地,所有的石頭都吸飽了鮮血,以至於當時的石頭都是紅色的,所以後世又把“華元界”命名為“血石界”。
這一役,也是人族正名之戰,自此人族方在宇宙萬界中有了立足之地,後世人族不論身處何方,皆以“華元界”為尊,尊為中央,稱之為“大中央華國”,簡稱“中華”,是以後世人族均以自己是“中華傳人”自居自豪!
伏羲在這一役中以蓋世武力鎮壓萬界,淩壓諸神王,晉級為洪荒破碎之後第一神皇(大聖人)。在位一百一十年。
文治上的成就有:創“八卦”,造“文字”,定“嫁娶”,製“姓氏”,故此也是人族“人文之祖”。
在武功上成就有:“定鼎人族”;博大精深的人族第一陣“伏羲八卦真武陣”;人族軍隊完整的修煉晉級製度,“武經”第一至第三卷。
在位第九十年後,伏羲攜皇後“女媧”遊曆萬界,以十年時間與諸族製定“神王不戰條約”,為人族爭取到崛起的時間。
最後十年之中,伏羲與愛妻女媧以鴻蒙五色石洗練曆次戰場血煞魂力,將精純的殺伐之力融入天道,由於這一計劃是由皇後“女媧”主持,故史稱“女媧補天”。
此舉使每一個有誌於人族事業的人都有機會獲得“武氣”的洗禮,從而掌控強大的“天地靈力”,並可能獲得“武靈”、“武魂”的認可,掌控超出常人的更強大的“天地偉力”!
再也無法壓製法力的晉級,伏羲與愛妻女媧攜手踏入時光歸墟,從此成為傳說。有神器《河圖洛書》存世鎮壓人族氣運。
伏羲以武立國,以武成道,以武贏得人族發展的時間和空間,教化萬民以武保家衛國,後人總結其一生言行,及後世軍神不斷補充完善,集眾誌而成神器五卷《武經》,自發以其學說為根基建立“正教”“正”通假為“征”字,意實為征伐之教。
其後人及弟子建“講武堂”以傳其教義,教中弟子稱為“武道行者”,簡稱“武者”,正教以“血石界”為總教之所在,世也稱為“正界”,為人族之首長,第一大界。
伏羲之後千年,地皇“炎帝”出,精通火之法則,為人族定“熟食製度”、“五穀”衡種,“嚐百草、明醫理、開醫館製度”,活人無數,由於五穀和醫理對人類影響深遠,因此也稱“炎帝”為“神農”。
炎帝執政兩百年後追隨伏羲步伐踏入時光歸墟,從此不知所蹤。有道器《神農本草經》存世鎮壓人族氣運。
“神農”後又千年,人族內戰頻繁,人皇“軒轅黃帝”出。黃帝,人類傑出的思想家,在位期間實行井田製,開四季耕作製,興冶煉,發展農具,開發刀兵和生活用品,內外井然,後出兵平亂,曆經52場大戰役,平定天下,劃分天幹地支,定六十元辰之農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