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析哈代《遠離塵囂》中蓋伯瑞爾收獲的愛情
專題哈代論
作者:張惠玲
一、引 言
長篇小說《遠離塵囂》誕生於1874年,當時正是英國維多利亞女王統治時代的全盛時期。這部小說是哈代的成名作,同時也是一部田園牧歌式的愛情小說。小說裏的愛情故事發生在19世紀英國西南部一個名為威塞克斯的地方,這裏是靜謐怡人的鄉村世界,環境優美和諧,遠離塵囂,但是現代工業文明的逐步發展,給這個傳統而保守的世外桃源帶來了一絲絲躁動的氣息,正在慢慢地改變著生活在這裏的人們的命運。小說的女主人公芭絲謝芭原本是一個純真無知的可愛少女,在春心萌動時,先後與癡情衝動的農場主伯德爾德、花花公子特洛伊中士、忠誠無私的羊倌蓋伯瑞爾產生了一段段感情糾葛,當被愛情傷得遍體鱗傷時,芭絲謝芭終於尋找到了真正屬於自己的真愛。筆者通過對文本的認真解讀,深入剖析小說的男主人公蓋伯瑞爾與芭絲謝芭之間的愛情,借此來揭示愛情的真諦,反觀哈代的愛情婚戀觀,並進一步探討哈代樹立這一愛情典範的價值意義。
二、從蓋伯瑞爾收獲的愛情看愛情的真諦
(一)忠貞無私的愛情
從與特洛伊、伯德爾德的對比之中,我們可以看出蓋伯瑞爾對芭絲謝芭的愛情更為彌足珍貴。與特洛伊對芭絲謝芭的虛偽陰險的感情相比,蓋伯瑞爾的愛情顯得是那樣的忠貞無私。中士特洛伊是一個英俊瀟灑、風度翩翩的花花公子,對於情竇初開的芭絲謝芭而言,這樣的男人無疑具有不可抗拒的吸引力。在美麗的阿蘭湖畔,特洛伊用花言巧語和羅曼蒂克的求愛方式俘獲了芭絲謝芭的芳心。然而,特洛伊並不是真的愛著芭絲謝芭,他的心一直屬於另外一個女人。為了自己的私欲,特洛伊想方設法將芭絲謝芭據為己有,並最終將她推向了痛苦的深淵。小說的最後,特洛伊被伯德爾德槍殺,用自己的死亡驚醒和挽救了芭絲謝芭的靈魂。
與特洛伊恭維女人的甜言蜜語相比,蓋伯瑞爾對芭絲謝芭吞吞吐吐的表白顯得那麼蒼白無力,所以這位忠厚老實的羊倌被芭絲謝芭無情地拒絕了。但他用自己的忠貞和無私最終贏得了芭絲謝芭的愛。小說中,當芭絲謝芭沉浸在特洛伊為她編織的虛幻的愛情之夢裏不能自拔時,蓋伯瑞爾曾勸她要多加小心,提防著點特洛伊,但是她對他那善意的忠告卻置之不理。眼睜睜地看著芭絲謝芭與特洛伊雙宿雙飛,蓋伯瑞爾也曾痛苦萬分,但他仍然默默地愛著芭絲謝芭,他的愛不是因為芭絲謝芭的美貌和地位,而是出於人的內心對愛情最真摯的渴望。盡管蓋伯瑞爾心裏很清楚芭絲謝芭的缺點,也曾經目睹過她的醜態,但他仍然毫不在意,因為他明白愛情不是因為美貌和地位,金錢與財富。也許在人們看來,蓋伯瑞爾不像特洛伊那樣英俊瀟灑,但他的忠貞和無私賦予了他戰勝一切困難的力量,最後與芭絲謝芭一起找到了美好的歸宿。
在哈代看來,真正的愛情就應該像蓋伯瑞爾對待芭絲謝芭那樣忠貞和無私,哈代借蓋伯瑞爾與芭絲謝芭之間的愛情,揭示了愛情的真諦。
(二)充滿理性的愛情
與伯德爾德對芭絲謝芭熾烈衝動的愛情相比,蓋伯瑞爾的愛情充滿了理性的魅力。農場主伯德爾德原本家境殷實、無憂無慮,芭絲謝芭一張充滿挑釁意味的情人卡打破了他原本平淡無奇的生活和塵封多年的內心世界。他的愛純真而熾烈,墜入情網後不能自拔。毫無疑問,伯德爾德對芭絲謝芭的愛是偉大的,他能夠為了她的幸福而舍棄自己的一切甚至是生命。於是,他最終在愛情中迷失了自我,也造成了自己一生的悲劇。當芭絲謝芭沉浸在特洛伊那浪漫卻又陰險的愛情中時,為了避免芭絲謝芭再次受到傷害,伯德爾德開槍殺死了特洛伊,然後向警方自首入獄。因此,伯德爾德的愛情是魯莽的,沒有理性的。正是他的衝動造成了自己的人生悲劇,也打破了愛情在人們心中原本的那份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