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章】 目標,海洋館(1 / 2)

靠山吃山,靠海吃海。沿海居民,世代捕撈為生,和大海休戚與共,由此形成了許多海規和海忌。

正月十三祭海、正月二十五祈風、首次出海驗網,還有最重要的祭龍王。

出海以後的忌諱更是繁多,譬如禁說‘翻’‘漏’‘扣’,要說‘明’‘轉’‘劃’,出海不說遠近說高低,卸魚蝦不說空了,要說滿了,初十(觸石)說成倆五等等。

這些生活中的海忌,大多都成為了習慣,影響著一代又一代的捕魚人。但時代久了,民智開放,難免會變的簡化起來,比如以前不允許婦女登船,而現在大部分漁船都有女性,負責洗衣做飯。

其實汪小田和汪有財剛才都犯了機會,那就是不能說鯨魚為鯨魚,而要敬稱為老人家。因為鯨魚,在傳說中是龍王手下的巡海大將,不能輕易冒犯。

探照燈的範圍不算大,但銀色的蛇形巨龍,讓人印象深刻。船員們一個個都覺得頭頂開始冒涼氣兒,出海要是觸怒了龍王,那就是船覆人亡的下場。

汪有財渾身大汗淋漓,努力回想著小時候老父親教給他的那些,他一直都不怎麼當回事的老規矩。

出海遇龍,群魚伴駕。

他急急的坐起來,大叫道:“把網都撤了,撤了。這魚不能撈,那是龍王爺的子孫。有福、得祿,快去準備香紙、黃酒,阿彩,阿彩,鍋裏還有熟魚嗎?”

甲板上再次忙碌起來,不一會兒功夫,香紙、黃酒和鍋裏撈出的一大盆熟魚,都端到的船頭上。

海風呼嘯中,香燭點燃,汪有財招呼一聲:“大家都過來,給龍王爺他老人家磕頭送行啦!”

這次出海能不能掙錢都是其次了,能遇到龍王,就是他們這一輩子的造化了。

一群人在船頭上不斷的磕頭禱告。

“龍王爺恕罪,您別忘心裏去。”

“香燭紙錢不多,請您老人家笑納。”

“等改日回家,一定給你老人家上乳豬燒金箔,立牌位。”

禱告聲此起彼伏,突然間,海麵洶湧起來,一條條波光粼粼的遊魚,跳躍著飛上高空。一刹那間,海麵上仿佛出現了魚的噴泉。

各種各樣的魚兒,蹦跳著躍出海麵,足夠十幾米高,然後嘩啦啦嘩啦啦,如傾盆大雨一般,朝著漁船傾瀉過去。

乒乒乓乓,甲板上一陣亂響,一條條活蹦亂跳的大魚,不斷的翻轉跳躍。

汪有財愣了一下,大聲喊道:“快看倉門,這是龍王爺賞咱們的。沒事啦,沒事啦,龍王爺賞咱們的!”

眾人鬆了口氣,振臂歡呼起來,取出各種各樣的工具,一個勁兒的在甲板上收攏落下的遊魚,不一會兒功夫就堆滿了半個甲板。

汪有財衝著白龍離去的方向,重重的磕了幾個響頭,老淚縱橫道:“謝龍王爺賞飯,謝龍王爺賞飯!龍王爺大恩大德,龍王爺大恩大德!”

好吧,其實跟陸雲一毛錢的關係都沒有。他真的隻是恰巧從漁船下麵路過而已,這些出海的漁民雖然是來捕魚的,但是靠海吃海,憑本事討生活,無可厚非。

總不能因為他是龍王,就把所有漁民的飯碗都砸了吧?

換句話說,這本來就是自然循環的一個環節。

至於遊魚上天,瓢潑如雨,完全是無心插柳,原因很簡單,跟在他後麵的魚群實在是太多了。單位麵積內簡直是一條摞一條,直接導致海水的含氧量急劇下降,下麵的大魚為了養氣,不斷的上浮,一波又一波的強勢衝擊下,形成連鎖反應,而小魚經不住力量的衝擊,才被擠出水麵,形成了難得一見的魚潮。

在凡人看來,這就是魚兒井噴啊,不是龍王爺的賞賜,還能是什麼?

當然,對於陸雲來說,這不過是個小小的插曲。幾千斤魚而已,對於浩瀚的海洋來說,根本不值一提。

不知在漆黑的海水中遊了多長時間,陸雲唯一的感受就是,大,太tm大了,無論往哪個方向遊,都沒有盡頭。

他的胸懷似乎也變的寬廣起來,那種自由遨遊的暢快,遠非湖泊和河流能比的。

一直遊出大陸架,眼前呈現出綿延的大陸坡,坡度極陡。陸雲擺動龍尾,朝著深處遊去。下了大陸坡,才算得上是真正的深海。

很快,他就感受到一種莫名的壓力,隨著深度的下降不斷增加。

隻要是潛水就無法避免的大氣壓強。

海水越深,壓力就越大,深度每增加10米,壓力就要增加一個大氣壓,也就是海底1000米,壓力大概為100個大氣壓,在水深1000米的地方,相當於每平方米麵積,將承受上萬公斤的壓力。

這種龐大的壓力,可以把木材的體積壓縮到原來的一半;而在7600米的深處,空氣會被壓得像水一樣密實。

陸雲隻覺得越是下潛,身上的壓力就越大,就像背上背了一座不斷增長的小山,名副其實的壓力山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