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一擊湊效,冉閔自然是趁勝追擊,連忙向前一躍,然後對著被擊飛的慕容皝便是一戟劃出,,而此時已經被冉閔一擊給打得眩暈吐血的慕容皝已經根本就沒有任何的抵抗能力。
關鍵時刻,還是一直擔心父親安慰的慕容恪快速來到慕容皝的身前,對著切過來的戟影便是雙錘全力一砸,然後借著錘戟交鋒所產生的衝擊波退到慕容皝身前,到底是將仍然被擊飛在空中的慕容皝給扶了下來。
而趁著這一會的功夫,六大絕頂高手也再次聚集到了一起,畢竟雖然分開來好像是將冉閔合圍了,但也給了冉閔各個擊破的機會。
六人相互看了一下對方,才發現就在這交手的十數個回合之間,自己這方已經有三人受傷,特別是慕容皝,看現在其仍在不斷吐血的樣子,隻怕已經不能再戰。眼見事不可為,當即,六人便不約而同的想到了撤退,畢竟自己這邊方才六人完好無損都難以抵擋冉閔的凶威,何況是現在這種差不多損失了一半的戰力的情況下。而且他們身後還有近兩百萬大軍,明知在個人武力上不敵冉閔,還不發揮他們兵多將廣的優勢而去與冉閔鬥將,那豈不是以己之短攻敵之長?
想到這,隻看慕容恪和苻堅兩人快速從懷中掏出一枝短箭,然後對著冉閔猛地便是一射,頓時,一道尖銳的聲響在整個戰場響起,是鳴鏑!在草原上一直都有一個傳統,那便是一旦部落首領的鳴鏑射向誰,整個部落的人馬就必須朝著鳴鏑射去的方向射箭,然後再進攻,《史記》載:鳴鏑所射而不悉射者,斬之!”而鳴笛射箭的首創者正是第一個統一北方大草原,在草原異族心中的地位不下於秦始皇在漢人心中的地位的絕世梟雄——冒頓!冒頓也正是靠著鳴笛射箭才射殺了他的父親,一舉登上了匈奴單於的寶座,而後才成就了日後的大匈奴國,而也就是從那時起,鳴笛射箭這一製度也在整個異族中流傳了下來。
隨著慕容恪兩人的鳴笛聲響,隻看原本在其身後觀戰的胡軍們即使因為出師不捷而士氣低落到了極點,但既然就像是條件反射一般,既然紛紛快速搭弓上箭,然後向著冉閔的方向全力射來。
前排著弓,隨後著弩,最後排則是要靠著十數名大力士才能拉得動的攻城弩,這一刻,既然猶如鋪天蓋地一般地向著冉閔射去。麵對著遮天蔽日般的箭雨,隻看冉閔一聲長嘯——魔神噬!
猛然間,冉閔的背後再次升起一道達數十丈之高魔神虛影,隻看那魔神猛然雙眼一睜,一道如有實質的紅光從雙眼間迸射而出,然後手中長戟一舉,頓時魔神的身前出現了數百道大小不一的戟影,然後隻看那數百道戟影既然在瞬間融合到了一起,形成了一道長達百丈,仿佛要將整個空間都要割碎的巨大戟影。
就在戟影出現的那一刻,無論是還在麻木射箭的近兩百萬胡軍,還是正在城牆上為冉閔擔心著的乞活軍將士,亦或是正飛速後退,企圖脫離戰場的六大絕頂高手,盡皆大驚——這,還是人所能達到的極限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