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
納粹元首和StG44
德國軍工企業的各項成果和計劃,都必須向納粹元首希特勒本人彙報和展示,Stg44的設計方案也不例外。StG44的設計方案最早送到希特勒手中的時候,納粹元首對其並不認可。希特勒參加過一戰,自認為有比較豐富的實戰經驗。當時StG44的設計思路還是比較初步,比較明確的口號是代替輕機槍。
希特勒認為StG44的射程有限(500米內),不可能達到輕機槍的標準,所以將其否決了。後來相關將領重新解釋了StG44的設計理念,不再提及輕機槍。但是希特勒以一個老兵和國家軍事決策者的眼光認為,StG44雖然設計理念先進,但是必須使用新式彈藥,無法利用原有的大量貯藏的毛瑟步槍子彈。
StG44還可以連發射擊,實戰中子彈消耗量並不亞於衝鋒槍,消耗量非常驚人。一個國家在戰爭中重新準備一整套新式彈藥係統,並且滿足戰鬥需要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實際上,德國當時已經陷入困境,大量的裝備和人員都損失在東線的拉鋸戰中,能夠彌補前線的損失已經非常不易。更不要說,重新增加新式裝備和相關的新式後勤係統的額外負擔。
所以希特勒將其否定,並不是沒有道理的。有種觀點認為希特勒不能接受新事物,其實希特勒和傳統的德國軍人一樣,為了等待新式的豹式和虎式坦克,希特勒甚至人為推遲了庫爾斯克會戰的時間。
但是軍方的有識之士自然比元首更了解StG44的實際意義,也不可能放棄苦心研究近十年的成果,他們仍然把StG44大量生產並且投入實戰。出於不違背元首命令的考慮,他們以MP43/MP44的名稱,通過了元首的批準。果然MP43在庫爾斯克戰役中表現突出,不但壓製了蘇軍的波波莎衝鋒槍和莫辛-納甘步槍,士兵軍官都對其讚不絕口,一致要求增加MP43的裝備數量。
這些報告送到希特勒的手中,希特勒在注意到來自軍隊對該槍的評價之後,認識到了該武器的優越性。加上他已經知道MP43所用的子彈仍然式792毫米口徑,隻是彈藥長度縮短三分之一,這樣一來子彈生產線就無需作較大的改動,很大程度上解決了原先對彈藥問題的擔憂。元首在下令加大MP44的生產比率的基礎上,親自將其命名為Sturmgewehr44(簡稱StG44)。
結構特點
中間型威力槍彈
可以說,如果不能解決彈藥問題,就無法解決自動步槍連發射擊時控製精度的根本問題。美軍二戰裝備的勃朗寧自動步槍,最早也是作為突擊武器來設計,希望能夠單兵攜行行進間射擊,進行突擊作戰,壓製敵方火力。但是由於觀點上的局限,仍然使用傳統步槍彈藥,這就造成了整槍設計的問題。
為了克服後坐力和保持可靠性能,勃朗寧自動步槍重量過大,步兵攜帶仍然不便,並且發射大威力步槍彈的後坐力使全自動射擊時難於控製精度。它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改進成為“貨真價實”的輕機槍,實際上扮演著輕機槍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