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獨立自主,用習慣打造自強人生 1.學會自立,不依賴他人(1 / 1)

第一章 獨立自主,用習慣打造自強人生 1.學會自立,不依賴他人

“習慣形成性格,性格決定命運。”青少年在學習和生活中要養成良好的習慣,學會自理自立,才能讓自己自強起來。而良好習慣的培養也是一個簡單的過程,它是要求青少年在生活中要從點點滴滴做起,習慣若不是最好的仆人,便是最差的主人。因此,青少年要從生活的細節做成,養成一個個讓自己更自強的好習慣。

1.學會自立,不依賴他人

易卜生曾經說過:“世界上最堅強的人就是獨立的人。”這話很有道理,因為自立的個人才會有所作為,自立的國家才會不受欺負,實現繁榮富強。陶行知先生也說過:“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飯,靠人,靠天靠祖上,不算好漢。”這些無疑說明了人要學會自立,更要懂得如何自立。

青少年階段是人生中一個重要的過渡階段,青少年們麵臨著長大和成熟。這一時期,許多事情都要他們自己來解決、自己來麵對。所以不能事事都依賴於他人,因為不懂得自立的人必然會被社會淘汰。

自立才能生存

眾多周知:在大自然中遵循的法則是“適者生存”。隻有很好掌握了生存法則的人,才能比較迅速地適應環境。

小鷹的生長史能給青少年們帶來這方麵的啟發:

小鷹成長為雄鷹是一件十分殘酷的事情。鷹媽媽給了小鷹第一次生命,然而第二次第三次生命卻要靠小鷹自己爭取回來,因為在鷹家族中,每一隻小鷹要成長為雄鷹,都必須經曆多次“鬼門關”,過了這些坎,才能獲得重生;一旦不能自立,將會被淘汰,這是鷹媽媽也無能為力的。小鷹在第一次脫毛時,這是第一道坎,這道坎完全是憑借著小鷹自己的毅誌力去與生命抗衡的,在這場激烈抗衡過程中,那些不能自立,沒有毅力的小鷹就將被死神帶走,而那些具有頑強毅力,能獨在離開媽媽的嗬護而自立的小鷹才能生存下來。每一隻小鷹都必須學會展翅高飛,這也是它們得以生存的必然要求。

小鷹在練習的時候必須要具備自立自強的堅韌意誌,否則在曆練時尤其是鷹媽媽要把小鷹推下山崖之時就難保生存。人類亦然,自強至關重要。

山東濟南市的一位母親,因為有一次她的兒子上街迷了路,這位母親找了很久才找到。她看著兒子說:“媽再也不讓你出門了。”從此以後,她的兒子不能上學,就連吃飯、洗臉也隻能在床上,母親所有的事都不讓兒子幹。現在她的兒子有30多歲了,但是智力還相當於7歲的孩子一樣,根本無法自立。這個案例無益說明了自立自強的重要性,缺乏此類特質的人在社會生活中必然無法立足。

黨的高級幹部張聞天也極重視自立自強的作用,他對兒子的教育十分嚴格,不願兒子因為父親的地位產生虛榮心和依賴思想。就連他死後,也把遺囑上的4萬元,也作為黨費交給黨組織,絲毫沒給兒子一分。因為他明白讓孩子學會自立就是最好的遺產。自立不僅可以促使一個人走向成功,同樣也可以促進一個國家的繁榮富強,青少年要謹記此。

向自立者學習,不做“啃老族”

張海迪無疑是每一個人自立自強的典範。她雖然一身輪椅相伴,不能“步足千裏”卻可以“閱覽天下”。她在無名師指導的情況下,憑著頑強的毅力學會了三門外語,這對於一般人來說都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然而,張海迪卻憑著自立、自強的精神做到了。不僅如此,她在文學創作方麵也有顯著成就,在她的作品中,我們可以很明顯地看出她那種自強不息,自立的性格。如果她不是一個自立的人,憑自己是殘疾人而依賴別人,靠父母,這樣子她會有今天的輝煌成就嗎?而擁有優越條件的青少年們,是不是應該珍惜你們的先天“外因”優勢,努力發憤圖強呢?

另外,青少年們要堅決擯棄依賴思想。然而,在當今我們這個社會上,有一些人就是擁有極大依賴思想的人,他們被稱為“啃老族”,大啃社會,小啃父母,整天遊手好閑。這些遊手好閑的人,他們大事做不來,小事又不願做,整天無所事事,這樣的人極其缺乏自立精神,他們不能獨立生存,要靠父母或社會支援。然而父母不能照看其一輩子,別人的支援也是有限的,自己的本領才是無限的,這樣的人必將被社會所淘汰。青少年要引以為戒。

對於青少年來說,我們必須學會自立、學會自強,不要成為別人的包袱。然而,要想不成為別人的包袱,不被社會所淘汰,就必須從小學會自立。小時候幼兒園老師就告訴過每一位小朋友“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到現在,我們都已長大就更應該自強、自立,努力學習,爭做社會的有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