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授篆入道(1 / 2)

翌日清晨,朝陽初升。

鹿鳴道院的道庭,已經立起了一座法壇。小玄魚跟陳留之身穿道衣站列一旁,小玄魚的道衣是普通的常服,陳留之今日所穿,則是金線壓邊的法衣,以示隆重。

慕青絲、吳萍以及洪嬸等人作為觀禮客,則站的稍遠一些。

法壇之前,身著道衣的葉缺躬身而立。師傅劉守靜一身紅袍金邊,太極日月星法衣罩身,無比肅穆。

“這才是真正的道院。”看到如此莊嚴肅穆的場景,慕青絲感慨道。

鹿鳴道院沒有別的宮觀廟宇那麼雕梁畫棟,更沒有多少道士排成排列成列齊齊誦經唱道,沒有無數的神像注視,清香彌漫,但就是在這旭日之下,寥寥數人,顯得無比合道真。

吳萍的表情有些興奮,低聲道:“青絲,我還沒真正看到過道士授篆的儀式呢,這次跟你來絕對賺到了,三清天尊保佑,沾點好運。”

按《天壇玉格》的授籙儀式,籙生初受《太上三五都功經籙》,升授《太上正一盟威經籙》,加授《上清三洞經籙》、《上清大洞經籙》。受籙道士方可稱法師,從此名錄天曹,能夠代天說法,主持齋醮法事。

葉缺之前一直是道童,現在作為初受篆生,隻能受《太上三五都功經籙》。

法籙是道士應持之典,也是對修道者功行修持的認定,故升授、加授均有嚴格的考核程序。同時法籙又是道士行法的憑證,隻有授過籙之後,才能召喚籙上神兵將吏護法顯靈。未授籙者,行法不靈,吏兵遠身,如強行施法,不但不靈,且自身反遭天譴。

其次,道士修持一生,超凡脫俗,一旦羽化,即可憑籙登仙,頒以仙職,免除冥府地獄之苦。

“弟子葉缺,恭請師傅授篆……”

“不授篆者,土地山川,守界真官,不上道名,若修道障礙稽留,難為成道;授此篆者,天地門戶,不敢稽留。”劉守靜燃起清香,取過葉缺的職牒細看。

職牒亦稱籙牒,是道士的道籍憑證,即任命書。在“任命書”裏,天師賦予道士執法權力和品級地位。其內容主要說明某某弟子,什麼法名,家鄉住址,生辰八字,屬北鬥何星,生逢盛世,誠心向道,皈依玄門,要求在天師門下,奏受法職,用以弘道宣化,濟物利人,祈求天師代為奏遷職名,予以收籙。

天師祖庭根據他的要求,申報天庭並依《天壇玉格》的有關規定,奏定受某某經籙;奏立某某壇,某某靖,某某治作為活動點。並當壇串立合同符,分環部券為證(即傳度合同符一分為二,一半貼職牒上給授籙人佩帶,一半在申奏天庭時焚燒)。

然後授給印、劍、令、旗等各種法器,撥付本命天將天兵,作為護身保衛,勉勵他們同心同德,到指定的壇、靖永遠駐紮,協助授籙者,佐理道法,凡遇行時,如穀答響,有求必應。並告誡授籙者,勤於修煉,積功累德,虔心為道;不得藉此法牒學習邪教、巫蠱厭魅,上幹天亮、罪戾非輕。

葉缺按照法禮,奉上金九兩,明鏡五麵,青羅五十尺,絳紋四十尺,白紋四十尺,黃紋四十尺,青紋四十尺,紫紋四十尺,本命紋增隨年加一尺,排羅巾五尺,香爐五枚,香合五具,香案五具,大席五領,青絲繩九尺,金環十四枚,金魚三枚,絹五正,朱砂一兩,佩服二片,版依碧紋七尺,朱蠟一兩,青絲線四條,渴版十七斤,投版三片。

在授籙醮儀中,葉缺表示決心,終生專奉“三皈九戒”。

所謂皈依三寶即皈依︰太上無極大道元始天尊(道寶)、三十六部尊經錄寶天尊(經寶),玄中大法宗師道德天尊(師寶),簡稱:道、經、師三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