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加拿大 第九章 文學(1 / 3)

今日加拿大 第九章 文學

“加拿大文學”一詞指的是在如今的加拿大領土上創造的或者由國外的加拿大人創造的文學。

1. 因紐特人的文學

因紐特人沒有書麵語言。18世紀早期基督教傳教士帶來了伊努伊特語。隨後就有了伊努伊特語文學,該文學裏有部分的翻譯聖經和其他宗教性材料。不久,世俗經典也進入了伊努伊特語文學。第一批傳統的因紐特人詩歌學術資源包括努特·拉斯姆森的《丹麥人探險隊北極紀行(1921 – 1924)》、海倫·羅伯特和戴蒙德·翟尼斯收集整理的《銅礦區愛斯基摩人之歌》。而這時,加拿大南部已經越來越對因紐特人的文學感興趣。

當代的因紐特人文學作品主要以伊努伊特語和英語出版,包括重要的日記和傳記,如利迪婭·坎貝爾的《拉布拉多生活速寫》(1980年)等。這部作品以幽默的筆調描寫了因紐特人文化與北美主流文化的接觸和自身發展。

安東尼·阿帕卡科·斯拉舍的作品《冰雪上的摔打者:貧窮的愛斯基摩人》(1976年)以憂鬱的筆調描繪了近現代因紐特人的文化。最近,還有幾位因紐特當代作家以伊努伊特語和英語出版了諸如《今日因紐特人》一類的雜誌。傳統和現代的因紐特人的文獻都收集在作家羅賓·格達洛夫的《加拿大因紐特人文獻注解》(1979年)一書裏。

2. 印第安人的文學

加拿大本土文學發源於講故事的口頭文學。包括各種傳統敘事,如神話、傳說、寓言和動物故事。事實證明白人也很喜歡這類故事。17世紀,耶穌會傳教士就著手整理休倫人和阿爾剛昆人的故事。一直到19世紀和20世紀,人類學家、民俗學家大力研究了各個小部落,記錄了他們的民間傳說。因此,印第安人的文學裏本土神話和傳說十分豐富。

然而,翻譯的材料難免改變印第安人敘事文學的口語風格。而白人的基督教價值觀也篡改了土著民族故事的本來意義。白人民俗學家們往往把土著民族的故事置於歐洲語境的故事背景中,結果就是人們常常錯誤地詮釋原來的故事。還有土著民族的許多講述身體的故事,本來很幽默,可是因為不符合白人的道德標準而被刪除了。

因為早期白人文化的影響,純粹的土著民族敘事傳統已經難見痕跡了。此外,由於北美的土著民族不是一個單一種族的文化和語言群體,他們的神話龐大而複雜。而土著民族的故事本身就允許故事講述者隨意增添新情節。因此一個故事可以有很多版本,盡管故事的目的和敘事方式似乎一樣。

當代的印第安作家還在努力發出自己的聲音。他們的作品有政治作品,例如,印第安隨筆作家哈羅德·卡迪納爾的《重生的加拿大印第安人》(1977年)和杜克·雷伯德的《我們是梅蒂人》(1980年);回顧土著居民生活方式的,如喬治·克盧特西的記述西北海岸土著人生活方式的《冬節》(1969年); 自傳、傳記、回憶錄,如阿納哈裏奧《鹿皮裏的魔鬼》(1972年);原創性文學包括詩歌、傳說和戲劇,如諾瓦爾·莫力索的《關於我們偉大的奧吉布瓦族的傳說》 (1965年)、丹·喬治的詩集《我心飛翔》(1974年)。外來作家肯特·古德漢姆編輯出版的詩文集《我是一個印第安人》(1969年)是印第安人文學的裏程碑。

3. 阿卡迪亞文學

在起先的新世界裏,阿卡迪亞被稱為法國的大西洋沿岸殖民地。1755年,正當七年戰爭,英國政府剝奪了阿卡迪亞人的土地權,把他們從自己的土地上驅逐出去。英法矛盾緩和後,部分阿卡迪亞人返回了家園。最早同情地寫到阿卡迪亞人的文學作品是托馬斯·錢德勒·哈利伯頓的《新斯科舍曆史記事》(1829年)。美國詩人亨利·華茲華斯·朗費羅就因哈利伯頓這本書的影響寫了詩歌《伊凡傑琳》 (1847年),以詩歌的方式講述了那次驅逐事件。這個傳奇故事受到國際作家的關注,主流作家查爾斯·G·羅伯茨因此創作了虛構的阿卡迪亞人曆史傳奇。阿卡迪亞作家們也因此參與創作,表達阿卡迪亞人的民族意識。

阿卡迪亞文學的主題是文化生存。作品常常頌揚失落的過去,讚美阿卡迪亞人的傳統和語言,聲討過去和現在受到的不公正待遇。1949年,拿破侖·朗德裏出版詩集《我的鄉土》標誌著阿卡迪亞文學的崛起。而且,從那時候起,阿卡迪亞文學也不斷受到新的鼓勵。這些鼓勵有:魁北克的文化民族主義、1960年選舉中阿卡迪亞人L.J.羅比肖出任新不倫瑞克省長、1972年阿卡迪亞成立第一個出版社——阿卡迪出版社。阿卡迪亞作家安托寧·馬耶聞名國內外。現在,著名的阿卡迪亞作家有詩人羅納德·德普雷和雷蒙·勒布朗等。

4. 英語文學

影響加拿大英語文學成長的因素很多,有人口規模大的因素,也有外國作家影響的因素。在加拿大英語寫作的前兩個世紀裏,作家們一直緊隨英國文學的風尚。詹姆士一世時期的詩歌在17世紀的紐芬蘭風行一時;18世紀晚期,魁北克的英軍要塞裏盛行書信體小說;在上加拿大和沿海省份的忠於英帝國的群體中,政治諷刺是主要文體;19世紀之初,加拿大的英語文學主要是民間歌謠、民間故事、浪漫主義詩歌和小說。當時的小說家,如約翰·理查森、羅莎娜·萊普勒杭雖然對加拿大的曠野很有熱情,然而他們沒有脫出歐洲社會和文學的傳統,文體上和主題上都與歐洲有割不斷的聯係。

早期的加拿大英語詩人借助英國文學的傳統把加拿大描述為“崇高”或“風景如畫”。加拿大大西洋地區早期的民間文學傳統發源於蘇格蘭和愛爾蘭,但在新世界裏卻日漸受蓬勃發展的蓋爾語文學影響,並逐漸與當地的生活和語言結合。直到20世紀,作家們還在繼續使用民間音樂和口頭文學的形式寫作。

政治寫作和自傳寫作一直是最有生命力的。同樣重要的還有探險家、旅行家和拓荒者的日記。這些旅行和敘事作品有的講冒險被擄的故事,有的則是見聞的紀實記述。

加拿大沿海省份、蒙特利爾和上加拿大的地方出版企業常以文學雜誌和報紙為根基,如豪辦的《阿卡迪亞人》、約翰·洛弗爾的《文學花環》都是這樣。這類雜誌鼓勵作家把自己的想象力與當地生活結合。結果就是到1867年的時候,加拿大的期刊上既有歐洲和東方的神奇故事,也有對加拿大的現實描寫和政治與道德的評論。

聯邦成立,加拿大作家對民族文化的興趣空前發展。當時大家一方麵書寫加拿大曆史傳奇,另一方麵探索新國家的政治命運。新雜誌上不斷刊發有關政治生活的文章。弗雷德裏克頓和蒙特利爾是原創中心;1882年加拿大皇家學會成立;而在多倫多,《全球》雜誌的政治和文化影響日漸擴大。這時候的加拿大作家還在國外的出版社出版作品,在英國和美國的雜誌上發表文章。加拿大的文學寫作受到大陸擴張的影響,還受經濟壓力和《國際著作權法》變化的影響。

除了愛國熱情,許多作家也因為經濟和個人原因而遠走他鄉。詩人查爾斯·G·D·羅伯茨和布利斯·卡曼去了美國、小說家薩拉·珍妮特·鄧肯去了印度。鄧肯對帝國自治領的政治事業興趣濃厚,關注美國思想和趣味對加拿大文化的影響。詩人查爾斯·梅爾則成為加拿大第一運動的活躍分子。

1905年,整個大草原和維多利亞的文學事業都蓬勃發展起來。維多利亞越來越成為一個文化中心。馬丁·艾萊德爾·格蘭傑的作品就是個明證。從沿海省份來的兒童作家瑪格麗特·馬歇爾·桑德斯和露西·穆德·蒙哥馬利分別創作了馳譽國際的《美麗的喬》(1894年)和《綠山牆的安妮》(1908年)。早在本世紀初,幽默作家和演講家斯蒂芬·裏柯克就以狄更斯風格而聞名國際。他諷刺社會的自負、政治和文學的時髦。諷刺筆鋒所及包括矯揉造作的喜劇、通俗劇、曆史傳奇和生機勃發的曆險敘事等。而在這些領域,作家吉爾伯特· 帕克爵士、拉爾夫?康納和羅伯特·巴爾,還有早期的劇作家查爾斯·赫威西奇和約翰·亨特·杜瓦爾都頗有建樹。

19世紀後期加拿大文壇的主要人物是的詩人兼短篇小說作家查爾斯·G·D·羅伯茨和鄧肯·坎貝爾·斯科特。另外還有兩位詩人阿奇博爾德·蘭普曼和布利斯·卡曼,這兩人與他們也頗有聯係。他們被稱為“聯邦詩人”。這些作家(還有詩人維爾弗雷德·坎貝爾和伊薩貝拉·弗蘭西·克勞福德)一起重塑了加拿大詩歌。他們深受英國晚期浪漫主義和美國超驗主義的影響,有意避開桑斯特的語言誇飾、拒絕“崇高”的文學理念,尋求樸實的方式來記錄加拿大大地的美麗與現實,把自然意象作為一種精神探索的語言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