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加拿大 第一章 早期居民
1. 環境與多樣性
北冰洋、極地地區、高原、西北海岸、東北林地和巨大而眾多的湖泊都是加拿大生活多姿多彩的原因。西北的沿海地區由於經濟發展穩定,很快就形成了等級社會,根據財富和門第就劃分出來了首領、貴族和平民。這種等級社會在北方的印第安少數民族裏,如特領吉族和海達族中尤其明顯。在上述的三個階層之外的就是奴隸,一般是戰俘,也有失去了財產的人,一般是因為債務而傾家蕩產的人。不管情形怎樣,這些人毫無權利可言。南部地區和內陸地區的撒利希人不是太觀注財富與階層;不過一個部落與另一個部落的差別也很大。然而總起來說,在加拿大的土著民族中,禮儀最精細最繁瑣的民族多生活在西海岸,而且他們的藝術特征明顯。今天,在加拿大的眾多博物館裏,這些藝術都是最能代表加拿大土著民族藝術的。
居住在大湖區和聖勞倫斯河穀的阿爾剛昆人和易洛魁族的分支都以打獵和務農為生。居住在東部海濱的是阿爾剛昆族印第安人的分支阿貝那基族,也被稱為“拂曉之子”。他們主要居住在新英格蘭,聖勞倫斯河穀也有一部分。最有名的是休倫族人和易洛魁族人,這兩個印第安部族都形成了他們各自的聯盟。聯盟在與歐洲人的最初交往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休倫族人、易洛魁族人和阿貝那基族人住在有圍欄的村莊裏,他們種植有名的“三姐妹”作物——玉米、豆子和南瓜。一部分休倫族人專門種植煙草。居留地完全以當地資源的情形而定——如果一個地方的土地、柴火和獵物都已經枯竭,他們就得遷徙。通常10年或50年就得遷徙一次。
休倫族人居住在休倫湖東南方的地區,這個地區正當北美洲土著民族南北貿易交流的要衝。休倫族人是北方最重要的商人,主要是以農產品交換獵物。安大略湖之南和之東居住著五族聯盟(後來成了六族),聯盟控製著從大西洋海岸向內陸去的要道。無怪乎歐洲殖民地西擴的時候,聯盟成了一個重要的殖民政治因素。
居住在加拿大的其他部族都是四處遷徙的獵人和以采集為生的土著民族。他們人口稀少,社會組織簡單。但是熟知加拿大這塊土地和土地上的種種資源。就像居住在西北海邊和聖勞倫斯河穀的人們是陸地上的好獵手一樣,居住在大西洋海邊和北冰洋附近的民族都是海上的捕魚能手。
無論他們的生活形式如何,物質條件多麼簡陋,加拿大土著民族有一個複雜的精神信仰體係,這個體係讓他們滿意地生活。 在這個體係裏,一切生物都互相聯係。人類是這個體係的一部分。該體係各種力量保持平衡才能使宇宙有序與和諧。以禮儀、儀式和禁忌維持這個平衡是人類的重大責任。
2. 早期的印第安人
北美大陸上的冰大約在公元前13000年開始融化,到公元前8000年的時候,北極西部的冰大部分融化了。白令海的海水已經上漲,海水隔開了阿拉斯加和西伯利亞。我們推測這時候美洲印第安人的先祖們已經從亞洲來到了北美。隨著冰原北撤,在冰蓋消失的地方已經有了生命。一群群的印第安獵人開始向北推進,來到了今天的加拿大極地地區。當北部還是冰原的時候,這些人居住在低緯度的南部苔原上,也就是南部平原、大湖區[大湖區,大湖區是加拿大地盾南端的一個半島,麵積約14萬平方公裏。該地區土地肥沃,氣候溫和,雨水充足,生長期長,是重要的農業區。加拿大工業心髒地帶--安大略省和魁北克省南部就屬於這一地區。
]和新英格蘭。他們已經掌握了一些技藝,也可以適應亞北極地區的生活。
雖然我們推斷那時育空和阿拉斯加地區依然是舊石器時代的人類後裔在居住,但有證據顯示,早在公元前9000年的時候,就有外來的印第安獵人攜帶著他們在南部冰原時期製造的矛尖向北進發。最晚在公元前6000年前,在哈德遜灣和大熊湖之間的地帶就有印第安人居住了,他們使用的矛的尖子和南部平原地區的野牛捕獵者所用的很像。這些人有的就用在南部平原捕獵野牛的方法在北部的林區和南部的苔原上捕獵北美馴鹿,同時隨著北部地區冰原的融化繼續北進。幾乎就從那時候起,印第安人就開始在那裏安家落戶,夏天他們有時候會深入南部苔原地區獵捕遷徙中的馴鹿,而冬天則退回茫茫的北方叢林。
有證據顯示在大西洋沿岸還有第三次大的人類北進遷徙,最晚在公元前7000年的時候就有人類到了拉布拉多地區的佳麗小島海峽(即拉布拉多海峽)。大約在公元前3000年前,拉布拉多的極北地區也已經有了人類生活。這些“古老海洋”的印第安人是捕獵馴鹿的能手,但是可以推定他們海上的捕獵技巧也十分精湛,因為有證據顯示他們捕殺過海豹和海象。我們對這些人的了解主要來源於他們遺留至今的石器,不過,我們能得到的石器的製造者的信息也實在有限。然而,“古老海洋”的印第安人的墓葬卻能給我們以機會透視這些印第安人的宗教與社會。公元前5000年前,拉布拉多地區的印第安人就已經把死者埋在石頭堆下麵的石棺中了。至少就目前所知在那麼早的時候還沒有哪個民族能那麼費心思埋葬死者。盡管那時候人口稀少,居住分散,但是這些極地獵人似乎有足夠的時間與精力來料理死者的後事。
公元前5000年的時候,北美大陸上的冰蓋已經退到了北極東部和拉布拉多極北地區,這些地方今天是冰河時代後期的遺跡。大約在公元前7000年到2000年之間,北極的氣溫要比現在高得多,遠在北方的地方也有大森林。不過,除了夏天到南方獵捕馴鹿的印第安獵人,北冰洋海邊和大部分苔原地區依然無人居住。這些地方之所以荒蕪不是因為缺乏獵人賴以生存的資源,主要是因為獵人們沒有在極地冬天的苔原地區生存的技能,也沒有大樹可供建造房屋和生火。但是遠在西部,就在阿拉斯加和西伯利亞都已經有人類掌握了這種生存技能。
3. 北方的印第安獵人
在第一批白人到達北美大陸的時候,今天被稱之為加拿大的地方遠不是一片“空曠之地”。從大西洋沿岸到太平洋沿岸都有人類居住,歐洲的探險家們誤把他們都稱為印第安人。這些人在北美地區已經住了好多個世紀,早已經有了他們自己的群落或部落名稱。
這些原初居民的風俗習慣與生活方式經過與特定環境適應的選擇已經進化得很精細與豐富了。當時的人口很少,大約有500000到2000000人,但土地的使用卻要廣泛得多。早期加拿大各民族的狩獵和采集生活方式往往使他們集約化地開發使用土地。為了尋找新的生活資源,他們不得不經常遷徙。
有兩個地區形成了穩定發展的社會,西北的海邊地區由於有富饒的海洋和雨林資源,人口繁衍很快。事實上該地區是當時世界上非農業地區中人口最稠密的區域之一。安大略南部土壤肥沃、氣候宜人、農業發達,因此也形成了穩定的社會。
4. 易洛魁聯盟
易洛魁族的物質文化是東部林地民族中最先進的,而且他們的文化特征獨特,以致許多權威專家都相信易洛魁人是在遙遠的遠古從南方的密西西比河穀地遷徙而來。他們住在有圍欄的村莊裏:男子獵取小獵物和鹿,女子則在在家種玉米、南瓜、煙草和豆子。易洛魁家族中,婦女的地位比男子高,後代也以母親一方來判定。甚至到加拿大聯邦成立之前,易洛魁人仍然住在很特別的矩形樹皮屋子裏,通常人們稱這種屋子為長房子。
當易洛魁部落的精神領袖戴格納威達和他的弟子海華沙[海華沙是一位印第安傳說中的英雄。美國詩人朗費羅創作有長篇敘事詩《海華沙之歌》。]大約在1570年建立聯盟(以消除無休止的部落間戰爭和野蠻的食人風俗)的時候,易洛魁人居住的長房子就成了五族聯盟的象征。易洛魁人富於比喻意義地想象他們居住在一個長房子裏,房門就在正東邊,由莫霍克人守衛(從地理位置上看,莫霍克人就居住在最東邊);西邊也有一個門戶,由塞內卡族人守衛(塞內卡族人就聚居在西部);而奧內達加族人是議事會火堆和財產記錄的守衛者,恰好住在中央地帶,西邊是卡尤加族人,東邊是奧奈達族人。大的奧內達加村莊是聯盟議會的議事地,是首府。議事會中的選舉由部落控製,發動戰爭必須有一個一致的決議。不過,部落之間的戰爭並不是秘密的。海華沙就是北美的奧內達加族人的一個神話般的首領。人們把建立易洛魁聯盟的功勞歸之於他。美國詩人亨利·華茲華斯·朗費羅的那首著名的長詩的主人公就是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