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的預期目標和主要任務(下)
(六)突出旅遊和服務業,培育和壯大第三產業。一是充分發揮紅色旅遊、生態旅遊、文化旅遊資源優勢,完善重點景區景點配套設施,打造精品旅遊線路,開發特色旅遊商品,提高服務質量,增加旅遊綜合收入,力爭全年接待遊客人數達到450萬人,比上年增長18%,旅遊綜合收入達到21億元,比上年增長20%。二是切實抓好成縣小川核桃專業市場、宕昌縣哈達鋪中藥材市場、武都花椒專業市場、隴南茶葉專業市場建設。三是繼續抓好集貿市場建設和升級改造,積極開展“農超對接”,著力培育龍頭企業,努力構建工業品下鄉和農副產品進城雙向流通網絡。拓展服務業新領域,突出現代物流業、金融服務業、農業與農村服務業、中介服務業、餐飲業、社區服務業、科技信息服務業發展,逐步提高第三產業發展的質量和效益。同時,加強價格監管,強化監測預警,規範價格秩序,確保全市物價基本穩定,為第三產業發展創造良好環境。
(七)加快城鎮體係建設,努力提高城鎮化水平。一是完善城鎮規劃。加快構建城鄉規劃體係,年內完成市區、各縣縣城和21個重點小城鎮控製性詳細規劃。二是加快隴南市區建設。加快市區東江新區開發建設,以長江大道東西延伸工程為重點,抓緊實施城區西出口道路拓寬改造、鍾樓灘路網續建、城區道路交通信息化建設,加快推進市區西南小區,濱江體育場建設,完成市區集中供熱、供水擴建、汙水處理工程的管網配套、環保驗收、達標排放和竣工驗收工作。三是加快縣城和中心鎮建設。加快各縣城道路、供排水、供熱等配套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完善功能。加快推進以哈達鋪等21個示範鎮為重點的小城鎮配套基礎設施建設,力爭建成一批特色鮮明、風格各異、優勢明顯、功能完善的小城鎮。
(八)切實改善和保障民生,推進社會事業發展。一是堅持優先發展教育。加快發展學前教育,鞏固提高義務教育,培育普通高中優質資源,大力發展職業教育和特殊教育,積極發展高等教育。繼續改善農村邊遠地區和薄弱學校辦學條件,加快農村中小學校舍危房改造,實施校舍安全工程。二是進一步完善公共衛生體係。積極推進社區衛生服務和鄉村衛生服務體係建設,完善衛生服務網絡,加快醫藥衛生體製改革,加強藥品監督和供應網絡建設,實現基層醫療機構基本藥物零差價銷售全覆蓋。三是發展特色文化產業。加快圖書館、文化館、博物館、鄉鎮綜合文化站建設,力爭實現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縣級支中心、基層站點建設全覆蓋。加快文化體製改革,培育發展文化產業。積極發展民間和民族文化,加強非物質文化保護。四是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認真落實農村低保等各項惠民政策,增加貧困群眾的政策性收入。大力發展勞務經濟,加強農民技能培訓,提高輸轉水平,打造勞務品牌,大幅度提高群眾的工資性收入。切實抓好市委、市政府確定的改善民生的10件實事。
(漆文忠 趙榮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