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遴選(上)(1 / 2)

貞觀十二年,黃河以南近年旱澇成災,民怨四起,李世民最近一直為此憂心忡忡。

我見他眉頭深鎖,心裏也是一陣唏噓。我倒了一杯熱茶遞至他麵前,他伸手接過,然後輕輕握住我的手,擠出一絲笑容,對我笑了笑。

我看著著,亦笑了笑,然後緩緩開口道:“世民,現在黃河以南民怨沸騰,對江山社稷來說並不是一件好事,在此情況下,如果朝廷能派人去當地安撫民心,相信會緩解此種狀況惡化。”

李世民看著我,不由問道:“這個我也曾想過,可是派何人去合適呢?縱觀朝廷內外竟無一人合適。”說完李世民不由的搖了搖頭。

我伸手撫上他的肩膀,然後道:“我倒有一人選。”

李世民一聽不由的一喜,忙問道:“是何人?”

我直直的看著他,然後定了定神,緩緩開口道:“趙王!”

李世民一聽不由一驚,直直的看著我,我接著道:“得民心者得天下,如果失去了民心,天下也會因此動蕩不安,因此朝廷要派人前去安撫勢必要找皇室之人方才能達到效果,其他重臣甚至臣相前去均不合適。後宮之中,除了太子便隻有趙王年齡適中,況且他為人謙和,脾氣平和,又耐得住性子,因此派他前去是最好的人選。”

李世民聽我說完,不由的沉思起來。我靜靜的呆在他身側,沒有說話,我承認此次我是有私心的,趙王不能再呆在宮裏,如果他在以後的奪位之爭中敗了,那李元吉最後的血脈便就此斷了,我便有愧於他夫婦二人,如果他要是贏了,那李世民的天下便落入了旁人之手,我不能讓這樣的事發生,因此我不得不將趙王遠遠的推離這裏。

李世民頓了頓,少時方抬起頭看著我,然後開口道:“你說的對,如果要真正的安撫民心必須得皇室出麵才行,最好的人選便是我的兒子,給觀後宮之中,無論是性格、年齡、行事作風,趙王確是最好的人選。”

我看向他,然後伸手反握住他的手,然後道:“這對於趙王來說未嚐不是好事,他為人毫無城府,也不是治世之才,常留於宮中對他來說不一定是件好事。”

李世民沒有說話,隻淡淡的點了點頭。對於這個兒子,他沒有過多的言辭,可是我知道父子之情仍係於他的心中,縱使楊妃與他之間有太多的牽扯。可是我不得不這要做,我不能將趙王的身世告訴要世民,更不能讓他日後有奪得大位機會,因此我不得不這樣做,媚兒我這樣做相信你在天之靈亦會安慰了。

數日之後,李世民便欽點趙王為巡撫使,代朝廷南下救濟,不日便起程。我站在城樓上看著宮門外一身素裝的趙王,不由的歎了口氣,他轉頭看了看深鎖的宮牆,少時便一轉身勒馬而去,隻餘下風塵翻滾。

貞觀十四年,吐蕃王鬆讚幹布遣大相祿東讚至長安,獻金五千兩,珍玩數百,向唐朝請婚。李世民甚是高興,以國宴接待祿東讚。

由於後宮之中無適齡的公主,李世民一時間竟苦惱起來。我看著他一副愁苦的樣子,便道:“世民,你不必苦惱,後宮之中雖然沒有適齡的公主,可是李氏家族不會沒有,李氏皇親也是皇族後裔,嫁於鬆讚幹布並不算不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