楔子 一斛珠(1 / 2)

川北譽王府,絲竹正盛。

前來赴宴的公卿貴族,攜了女眷們,熙熙攘攘,由各個女婢小廝簇擁著過了那漢白玉的台階,帶著小廝,交了帖子,踏進府來。

新修繕的譽王府,亭台水榭自不必說,那滿園齊開的珍稀花朵,玉琢金砌的回廊,還有那女眷們身上的玉釵鳳冠,搖曳動人,一副祥和富貴相,著實讓人眼花繚亂。

金秋時節,門前侍弄花草的婢女天冬輕輕撫弄著新貢的碧菊,聽著眾人讚歎著修葺後譽王府的別致豪奢,思及府中主母林太妃很是滿意她的照料,剛抬高了她的品級,甚至著了人,封賞了紫荊玲瓏佩一件,不禁嘴角上翹,露出了得意的微笑。

府裏眾人皆知,紫荊玲瓏佩是女眷們的無上恩寵。

譽王已老,膝下卻隻有三女兩兒,偏生大少爺有些癡病,十二歲上,便送去了南伽羅府。

名為大少爺修養,實則,是為防著他出府傷人,丟了王府的體麵。

南伽羅府,原是王府屬下封地一座寺院。大少爺得病後,譽王辟出了這裏,專門軟禁大少爺。因為其病,大少爺失去了繼承權,每每被人談起,也成了他人詬病譽王府的笑話。

大少爺病後出府,譽王妃每日以淚洗麵,譽王不悅,納了一位新寵,約莫新人入府兩年,名喚高氏的侍妾產下一子,抬了位分,以側妃身份記入族籍,譽王妃傷心過度,便執意削發出家。

譽王卻不許王妃去南伽羅府探望病兒。三年後,在元宵之日,王妃因風寒於北府去世。大少爺再無人問津,仆役們都私下說,不過是舍些狗食饒他活命,免得府中怪罪罷了。

高氏誕下的二少爺卻頗為伶俐,加之身體健壯,又成了譽王府實際上的獨子,自是寵愛優渥。且說來奇怪,此後若許年,譽王竟再未納過一位侍妾,府中原有的王氏有了兩個女兒,左氏誕下一兒一女,可是,三少爺在裕曆鴻禧十二年瘟疫肆虐時夭折。從此,高氏與二少爺文冠木獨享榮華,林太妃亦十分疼愛這位孫兒。

府中於是愈加奉承高氏,一時風頭無兩,林太妃卻不許高氏封為正妃。

裕曆鴻禧二十二年,譽王尊聖意迎娶戶部尚書之女宋季青入府為正妃,宋氏溫婉動人,奈何譽王與她多年終無一子。王妃卻不在意,性子恬淡溫和,在其紅葉閣,每日讀書寫字,府中口碑甚好。譽王後院由林太妃掌管。

這紫荊玲瓏佩是裕朝世子侍妾的腰牌,天冬猜測,林太妃是有意讓她給家中少爺做妾,譽王府人人皆知,隻有二少爺尚在府。裕朝乃是世襲王爵,這二少爺就是世子,當了譽王,這侍妾,便有無上榮耀。未來的譽王還未娶妻,待娶了妻,這侍妾便是第二位,對於她而言,從小小奴婢變為侍妾,往後的恩寵,自是夢裏都要笑醒。

天冬彎起嘴角,她本就姿色非凡,一笑更是容色傾城,巧笑倩兮。一雙皓然若星的大眼睛,甚是討喜。她雖穿著府中的婢女服侍,隻因多得了些恩賞,穿戴也比旁的婢女好些,頭戴紋花釵,覺穿一雙銀線魚紋履,身佩著一塊比翼蝴蝶佩,嬌小動人。

今日譽王府大宴,正是與二殿下見麵的好時機,她端了太妃的作贈禮的虎魚珠,款款向花園走去。

譽王府的後花園。

群芳爭豔,觥籌交錯,川北所有的五品以上官員的家眷都來了,很是熱鬧。

今日,借的是林太妃生日的由頭,邀眾人來看那宮中賞賜的珍奇——東華千樹,這東華千樹也奇特,雖外觀與尋常樹木無異,卻能在夏日夜晚飛雪,發出千樹燈火,故而十分珍貴。

譽王乃是幫助皇帝靖難的功臣,又是從小玩在一處的要好的兄弟,十分受重用,這百裏的官員,也是看中這一點,才特地拜謁。親自來的,就有侍郎胡橫,校尉張猛,左統領萬安,禦史劉成,吏部員外郎王珂等眾多官員,兵部尚書,禮部尚書攜了二少爺,大少爺和幾位小姐前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