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啥呦——習大大去英國吃西餐,你知道有哪些禮儀嗎?
人們對吃喝的理解已不隻是維持生命的一種手段,而是一種享受,同時也是一種交流方式。而西餐是飲食形式中的一個類型,其中的禮儀跟中餐有很大不同。
在歐洲,所有跟吃飯有關的事,都備受重視,因為它同時提供了兩種西餐禮儀中最受讚賞的美學享受--美食與交談。除了口感精致之外,用餐時酒、菜的搭配,優雅的用餐禮儀,調整和放鬆心態、享受這環境和美食、正確使用餐具、酒具都是進入美食的先修課。
【姿態】
用餐時,即便你什麼都不懂,在姿態上一定要得體。
姿態包括姿勢和態度,這方麵,中餐和西餐是共通的。
俗話說,行如風,坐如鍾,保持穩定的坐姿,不要左顧右盼,搖頭晃腦,是一個留下好印象的第一要義。歐洲西餐的禮儀是把雙手都放在桌上,不能用手臂支撐身體,靠在桌上,也不能把雙手交叉在胸前。
吃西餐在很大程度上講是在吃情調:大理石的壁爐、熠熠閃光的水晶燈、銀色的燭台、繽紛的美酒,再加上人們優雅迷人的舉止,這本身就是一幅動人的油畫。所以在態度上,自信和放鬆才能更好融入美食和交談的氛圍。
【刀叉】
刀叉的使用是最基本的功夫,就像中國的筷子,一眼就知道高低。
基本原則是右手持刀或湯匙,左手拿叉。若有兩把以上,應由最外麵的一把依次向內取用。刀叉的拿法是輕握尾端,食指按在柄上。湯匙則用握筆的方式拿即可。如果感覺不方便,可以換右手拿叉,但更換頻繁則顯得粗野。吃體積較大的蔬菜時,可用刀叉來折疊、分切。較軟的食物可放在叉子平麵上,用刀子整理一下。
手握叉子時不要像握大提琴那樣,或像握那樣。另外,不要手握刀叉在空中飛來舞去用以強調說話的某一點,也不要將刀叉的一頭搭在盤子上,一頭放在餐桌上。
略事休息時,刀叉的擺法。刀叉一旦拿起使用,就不能再放回原處。刀子放在盤子上時,刀刃朝裏,頭在盤子裏,刀把放在盤子邊緣上。
【取菜】
取菜時,不要盛得過多。盤中食物吃完後,如不夠,可以再取。如由招待員分菜,需增添時,待招待員送上時再取。如果本人不能吃或不愛吃的菜肴,當招待員上菜或主人夾菜時,不要拒絕,可取少量放在盤內,並表示“謝謝,夠了。”對不合口味的菜,勿顯露出難堪的表情。
吃東西要文雅,閉嘴咀嚼,喝湯不要啜,吃東西不要發出聲音。如湯、菜太熱,可稍待涼後再吃,切勿用嘴吹。嘴內的魚刺、骨頭不要直接外吐,用餐巾掩嘴,用手取出,或輕輕吐在叉上,放在菜盤內。
吃剩的菜,用過的餐具牙簽,都應放在盤內,勿置桌上。
嘴內有食物時,切勿說話。剔牙時,用手或餐巾遮口。
【品酒】
酒類服務通常由服務員負責將少量酒倒入酒杯中,讓客人鑒別一下品質是否有誤。隻須把它當成一種形式,喝一小口並回簽Good。接著,侍者會來倒酒,這時,不要動手去拿酒杯,而應把酒杯放在桌上由侍者去倒。正確的握杯姿勢是用手指輕握杯腳。
為避免手的溫度使酒溫增高,應用大拇指、中指、食指握住杯腳,小指放在杯子的底台固定。
喝酒時絕對不能吸著喝,而是傾斜酒杯,像是將酒放在舌頭上似的喝。輕輕搖動酒杯讓酒與空氣接觸以增加酒味的醇香,但不要猛烈遙晃杯子。此外,一飲而盡,邊喝邊透過酒杯看人,都是失禮的行為。不要用手指擦杯沿上的口紅印,用麵巾紙擦較好。
這都是一些簡單的西餐禮儀,不過外國不都這麼吃飯,肯德基也算西餐,刀叉可能用不上了。(文/謝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