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呀,你看你,這不是讓孩子為難麼?”何氏忙走了過來,出聲道。
“呃,也是。鍾兒,錦兒,還是你們到房裏去聊吧,反正這事……”
“爹!”黃錦黃錦生怕黃仲謙說漏了嘴,把煤炭之事是她做的說漏了,忙出聲攔住了他。
“呃……鍾兒,你帶你姐夫進屋吧。”黃仲謙忙轉向黃鍾道。
黃鍾、黃錦和楊近東於是一起到了黃鍾的屋內。
黃錦把煤炭的事情詳細說了一下,當然。當然,雖說兩家即將要成為親家,但該有的秘密還是要保留,因此黃錦隻是避重就輕,將煤炭是何物,有和作用,如何推廣這些想法詳細說了,至於其他的,也隻說是自家在逃難過程中無意發現的。
楊近東走南闖北,接觸過不少人,對於黃家人的反應,他其實已經猜了個七七八八的。不過,既然錦兒他們不說,必然有他們的道理。
“煤炭之事,推廣起來,其實挺簡單。這鹽有鹽引,煤也發煤引就成。”楊近東開口道。
“哎呀,是呀,這可是個好辦法。”楊近東的提議,讓黃錦眼前一亮。不愧是商場精英,黃錦隻說了個大概,楊近東就能舉一反三,將鹽引和煤炭經營聯想到一起。
“哥,你怎麼看?”黃錦道。
“行倒是行,隻是此事非一時之功,恐怕要慢慢推行。”黃鍾道。
“嗯,自然,這事是得好好商議。”楊近東沉吟道。
如今的鹽引政策,涉及到國庫的收入,可謂至關重要。
時下,實行“綱鹽製”,未入綱者,無權經營鹽業。所以說,商人如果想要合法販鹽,商人必須先向政府取得鹽引。商人憑鹽引到鹽場支鹽,又到指定銷鹽區賣鹽由於鹽是必須品,政府壟斷政策,所以鹽業可謂是一本萬利的。若煤炭也參照鹽業的管理,這其中可謂關節諸多,須得慎重對待。
“這樣,此事關係國計民生,還是應當謹慎對待。鍾兒,待我先寫封信給我伯父,聽聽他的意見。”楊近東道。
“嗯,聽說楊大人如今掌管戶部,此事若做的好,國庫就能更加豐盈了。”黃鍾道。
“嗯,這也非一日之功,慢慢來吧。”楊近東道,“鍾兒,我聽二爺說,聖上禦賜的宅邸,要建在南昌?”
“是呀。”黃鍾點頭道。
“那……不是要遷居了?”楊近東道。
“嗯,聖命難違。我已經和二爺說了,等南昌的府邸建好後,我們也就要遷居過去了。”黃忠道。
“那這邊的產業怎麼辦?”楊近東眼睛轉了兩轉,忙關切地問道。
“事發突然,目前我們還沒拿出個章程來。”黃鍾道,“隻是,等出了孝,我也要去南昌縣了。”
“去那裏幹什麼?”楊近東道。
黃鍾看了看楊近東,見他是真心關心,就道:“二爺安排了些事情給我做……”
“哦,好的。”楊近東也不是一個沒分寸之人,不該問的,他也就不再往下問了。
事情談的差不多了,黃錦一看時辰不早,就忙向黃鍾示意。等送走了楊近東,天已經是漆黑了。
這一天忙忙叨叨的,吃了晚飯,一家人圍坐在一起,靜下來,才慢慢回味過來,幾乎都彼此相問,是不是在做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