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兒,這味道,聞起來就香。二爺肯定愛吃。”黃鏞笑眯眯地說道。或許是接觸的多了,他對這個比自己大不了幾歲的王孫貴族的畏懼感少了很多。
說起來,黃錦也是做慣了活計的,不一會的功夫,就做好了幾個家常小菜:清炒茭白、農家燉魚、涼拌生菜、紅燒肉,再加上清蒸臘肉,也算是比較豐富的了。用餐的時候,黃仲謙他們特意把黃勝祖之前居住的房子整理出來,以供朱二用餐。這樣一來,朱二吃的安靜,其他人也不會因為他的存在,而變得拘謹。
一眾官吏早就走了,但因為呂熊和黃家也算是沾親帶故的,故而就留了下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吃飯的時候,朱二居然點名要呂熊作陪。
“二爺,聖上的身體還好吧?不知您在京城有沒有見到家父?”用餐之時,呂震和朱二倒是比以往的交談放的更開一點,這聊天,如同老友一般親切。
“自然。聖上如今人逢喜事精神爽,在令尊和眾多朝臣的支持下,可謂是氣象萬新!”朱二一邊客套地應酬呂熊,一邊細細品著黃錦做的小菜。
沒想到黃錦的手藝果真如傳說的那般,做的相當清雅爽口。他不禁又偷偷看了看黃錦,或許是剛下地回來,她叫上的繡花鞋似乎沾著點黃土。嗯,這大腳,似乎也沒那麼礙眼了嘛!
朱二想起來,似乎太祖皇後就是大腳?不知祖父是否會對大腳顧忌否?應該不至於吧,畢竟他母親可是……
“二爺?二爺?”呂熊連喊了兩聲朱二,這才喚醒了沉思中的朱二。
“哦,什麼事情,你說。”朱二回了回神,轉頭看向呂熊。
“沒事……不知道家父身體可安好?”呂熊作為呂震唯一的兒子,被派到宜春縣已經大半年了,此刻甚為牽掛在朝中已經年逾七旬的父親,這才試著打聽一下他的情況。
“哦,在朝中有幸見過他一次,看樣子頗為硬朗。如今他還是靖王之恩師……”朱二看了看呂震。
“嗯,這些家父在信中都曾提過。”呂震忙道,“來,吃菜,二爺,想不到錦兒小小年紀,這廚藝卻是真心不錯……”呂熊忙轉移了話頭。心裏卻暗暗想起父親在家書中提到的消息:靖王朱塘,年方十四歲,隻比長兄朱基年幼兩歲。朱塘與其兄朱基一樣,歲年少,但頗為善謀,據說此次在京城,為當今的登基也做了至關重要的貢獻。
朱基頗得先皇喜愛,一早就被封為皇太孫,常年留守南京,可謂小小年紀,便是封疆大吏了。隻是,這樣一來,也有壞處。這朱基因為自小離開雙親,加之性格剛毅,因此與父皇、母後的關係頗為疏遠;而朱塘則因為自小在皇後張氏的身邊長大,因此,頗得皇後喜愛。
“唉!”思及此,呂熊暗暗歎了一口氣。這朝中之事,自古就是風波不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