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馬鈴薯產業發展情況調研報告
根據省委領導關於調研全省馬鈴薯產業發展情況的指示,節前,我行成立了省分行行長牽頭、有關處室參加的調研組,製定了調研方案,給馬鈴薯產區的12個分行下發了調研通知,收集整理了關於馬鈴薯產業方麵的資料30多萬字,彙總報表20多份,采集數據上百個。節後,在行領導帶隊下,走訪省農牧廳,座談了解全省馬鈴薯產業情況;赴定西、渭源、會寧,召開有政府、銀行、企業參加的座談會,探討馬鈴薯產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及政策建議,並深入到10個馬鈴薯加工、育種企業進行實地調研。
一、甘肅省馬鈴薯生產及加工情況
馬鈴薯是我省三大糧食作物之一,栽培曆史悠久。目前,全省已初步形成中部高澱粉菜用型、河西食品加工型、隴南早熟菜用型及脫毒種薯繁育四大優勢生產區域,麵積和產量位居全國前列,是甘肅省最具發展潛力的農業特色優勢產業之一,尤其在中部幹旱山區馬鈴薯生產已成為農民脫貧致富奔小康的重要支柱產業之一。
(一)生產現狀
甘肅糧食作物的主體是小麥、玉米和馬鈴薯。2007年馬鈴薯播種麵積達987萬畝,占全省糧食作物播種麵積近1/4,占全國馬鈴薯播種麵積的12%;馬鈴薯產量超過1000萬噸,占全省糧食總產量的1/4,占全國馬鈴薯產量的1/8左右;平均畝產1.1噸,略高於全國平均水平,低於世界平均水平0.5噸。近三年我省馬鈴薯播種麵積逐年增長,2005年占全省農作物播種麵積的14%,2006年為15%,2007年達到17%。
改革開放以來,我省馬鈴薯發展主要分為兩個階段: 第一階段1978年--1987年,因解決溫飽和調整食物結構需求,馬鈴薯播種麵積由1978年的419萬畝減少到1987年的 407萬畝,下降 2.87%,總產量由235萬噸減少到205萬噸,下降 12.7%;第二階段1988年至今,受經濟效益和種植業結構調整影響,進入快速發展時期,播種麵積由 1988年的 435萬畝提高到2007年的987萬畝,增長1倍多,總產量由 285萬噸提高到1000多萬噸,增長近3.5倍。
從區域布局來看,我省87個縣、區中有60個縣種植馬鈴薯。定西是集中種植區,2007年馬鈴薯種植麵積366萬畝、產量503萬噸,分別占全省馬鈴薯播種麵積、產量的1/3和1/2左右,已成為全國三大馬鈴薯種薯及商品薯生產基地之一。其次分別是白銀、隴南、臨夏、天水、平涼等地區。
甘肅在馬鈴薯育種方麵有明顯優勢。建立了12個脫毒種薯繁育基地,形成了年產脫毒種苗2000萬株、脫毒微型種薯4500萬粒的規模。自主培育的馬鈴薯品種隴薯3號產量高,澱粉含量達到24%,是國內培育的澱粉含量最高的馬鈴薯品種之一。各地積極推廣整薯坑種、溝壟栽培、地膜覆蓋、全膜雙壟集雨溝播、機播機收等技術,馬鈴薯產量和質量得到大幅提高。2006年,我省被農業部確定為馬鈴薯機具補貼試點省,國家和省兩級累加補貼60萬元;2007年,補貼試點縣由1個擴大到8個,範圍包括隴東、河西、中部的馬鈴薯產區。2007年,全省在馬鈴薯產區的10個鄉(鎮)試點良種推廣補貼,補貼規模2萬畝,每畝補貼150元,涉及9個品種。
(二)加工現狀
馬鈴薯加工企業大多以精粗澱粉、全粉和粉條、粉絲、粉皮加工為主,澱粉加工期為每年9月中旬至12月底3個多月時間。截止2007年底,全省具有一定規模的馬鈴薯加工企業104戶,其中,10000噸以上企業47戶,10000噸以下3000噸以上的企業57戶。企業總資產14億元,實現利潤3771萬元,從業人員4366人,其中技術人員279人,研究開發人員38人。馬鈴薯澱粉生產能力達50萬噸,加工量15萬噸,約占全國馬鈴薯澱粉加工量的40%。其中,精澱粉產量13萬噸,全粉產量1.5萬噸,變性澱粉產量0.32萬噸。據調查,全省具有一定規模企業生產的澱粉綜合指標達到國標一級,部分企業產品達到國標優級。在農發行貸款的44戶企業,2007年產銷比達99%,全部實現盈利。“騰勝”、“魯家溝”、“清吉”、“五竹”等產品已成為全國各大馬鈴薯市場受歡迎的品牌。據預測,我國對馬鈴薯澱粉及其衍生物的年需求量約80萬噸,而國內目前馬鈴薯澱粉年產量為30多萬噸,約60%的澱粉需求依賴進口,市場缺口很大。在食品領域,對馬鈴薯澱粉的年需求量在40萬噸左右,預計到2030年將增加到180萬噸。
(三)對農業和農民收入的貢獻
2007年,我省馬鈴薯產值達67億元,占農業總產值的12%,較2006年增加3個百分點。據測算,2007年定西市全部鄉村人口從馬鈴薯產業得到純收入1.57億元,人均收入587元,分別占人均種植業純收入的73%和人均家庭經營純收入的55%,占整個農民人均純收入的32%。
(四)比較優勢和發展潛力
1、地理優勢得天獨厚。馬鈴薯喜冷涼幹燥,土壤適應性強,我省的氣候和土壤條件都非常適合。從主產地定西市來看,幹旱少雨,降雨多集中於夏秋季,日照充足,晝夜溫差大。這樣惡劣的自然環境,雖然不利於各種禾本科稈狀作物的生長,但卻為喜涼喜光、耐寒耐旱、優質高效的馬鈴薯生長提供了得天獨厚的生存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