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刻理解從緊貨幣政策促進全省經濟又好又快發展
中國人民銀行2008年工作會議指出,認真執行從緊的貨幣政策,防止經濟增長由偏快轉為過熱和物價由結構性上漲演變為明顯通貨膨脹是今年央行工作的首要任務之一。落實從緊貨幣政策,意味著央行將嚴格控製貨幣信貸總量和投放節奏。合理運用利率杠杆。繼續增強人民幣彙率彈性。加大公開市場操作力度,吸收銀行體係流動性。充分發揮信貸政策促進經濟結構調整的積極作用,引導金融機構優化貸款結構,促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
思想是行動的先導。我們必須深刻理解從緊貨幣政策,正確看待從緊貨幣政策對甘肅經濟的影響,才能增強有效執行從緊貨幣政策的自覺性,把各項行動統一到落實科學發展觀上來,促進全省經濟又好又快地發展。
一、要用辯證的觀點深刻理解從緊貨幣政策
(一)認識來自實踐:從緊貨幣政策的背景在於當前的宏觀經濟矛盾
2007年以來,穩中適度從緊的貨幣政策取得了較好的成效,但是與調控目標相比尚有較大差距,經濟增長由偏快轉為過熱的趨勢尚未有效緩解,投資增長過快、信貸投放過多、外貿順差過大,仍是當前經濟運行中的突出矛盾。新開工項目明顯增多,部分地區投資衝動依然強烈,固定資產投資擴張壓力依然較大;貨幣信貸擴張壓力依然較大,貸款增長較快;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持續攀升,食品、住房等價格上漲較快,重要原材料、土地等要素價格不斷上漲。雖然目前價格表現出結構性上漲的特點,但國際市場糧食、能源價格走高的壓力在向國內傳導,加上資產價格較快上漲,通貨膨脹壓力繼續增大。因此,為了實現“兩個防止”,避免大起大落,促進經濟又好又快發展,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在部署今年經濟工作時,明確提出要實施穩健的財政政策和從緊的貨幣政策。
(二)整體和局部:從緊貨幣政策不是簡單地少放或不放信貸,而是總量控製,結構調整,有緊有鬆
從緊貨幣政策的首要內涵就是采取多種措施,緊縮貨幣和信貸。但從緊貨幣政策不是簡單地少放或不放信貸,對一切行業和部門都提高信貸門檻、限製信貸供給,而是在控製貸款增量的基礎上,調整信貸結構,區別對待,有保有壓,有緊有鬆。對鼓勵類投資項目,將從簡化貸款手續、完善金融服務的角度,積極給予信貸支持;對屬於限製類的投資項目,將區別對待存量項目和增量項目,對於限製類的增量項目,不提供信貸支持,對限製類的存量項目,若國家允許企業在一定時期內整改,按照信貸原則將給予必要的信貸支持;對淘汰類項目,將從防範信貸風險的角度,停止各類形式的授信,並采取措施收回和保護已發放的貸款;對不列入鼓勵類、限製類和淘汰類的允許類項目,在按照信貸原則提供信貸支持時,將充分考慮項目的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等因素。
(三)事物是互相聯係的:從緊貨幣政策不等於緊縮的經濟政策,而是與穩健的財政政策相配合,推動經濟的合理發展
需要注意的是,“經濟增長由偏快轉為過熱的趨勢尚未緩解,價格上漲壓力加大”是當前我國經濟運行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也就是說,當前我國經濟並沒有全麵過熱。我國實施從緊貨幣政策的同時,繼續實行穩健的財政政策。運用從緊貨幣政策,嚴格控製新開工項目,防止投資反彈,促使經濟增長保持在合理水平。實行穩健財政政策,合理把握財政支出規模,著力促進結構調整和協調發展,優化支出結構,較大幅度增加對社會保障、衛生、教育、住房保障等改善民生方麵的支出。兩項政策協調配合,不是全麵從緊的緊縮政策,而是以控總量、穩物價、調結構、促平衡為基調的適度宏觀調控。
(四)發展的規律:從緊貨幣政策是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調整,以便使經濟在更高的層次運行
從宏觀經濟學的角度看,“相機抉擇”是製定和執行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的一把標尺。經濟運行遵循周期性運動規律,不會一直增長,也不會一直衰退,而是經曆必然性的高峰和低穀。宏觀調控的作用是盡可能削平這種波動,避免大起大落,但它並不能(也不會試圖)消滅這種周期性波動。
1998年以來,我國基本堅持實施了穩健的貨幣政策,有效促進了經濟發展。1998年-2007年,我國經濟平均增速保持在9.3%以上①,2003年-2007年,更是高達10.6%。進入2007年,我國經濟持續強勁增長,並呈高位加速態勢,2007年第一、二、三季度同比分別增長11.1%、11.9%和11.1%,經濟過熱的苗頭逐漸顯現,物價增幅創11年來新高。麵對這一局麵,如果不進行宏觀調控,放任經濟自由發展,就有可能產生“高增長、高通脹”的風險,誘導資源配置走上供過於求的錯誤軌道,最終不可避免的陷入經濟蕭條,造成大起大落。所以這時實行從緊貨幣政策,促進經濟結構調整,是促使我國經濟適時轉變發展方式、進入新一輪增長周期的必然要求。
(五)矛盾的對立與統一:從緊貨幣政策不是不要發展,而是要又好又快地發展
通常意義上講,從緊貨幣政策與經濟發展是一對矛盾,兩者既相互對立又相互統一。實行從緊貨幣政策,抑製貨幣信貸過快增長,擰緊資金“閘門”,減少對經濟微觀主體的資金供給必然會限製投資、消費和出口增速,從這個方麵看,兩者是矛盾的。但從長遠看,實行從緊貨幣政策,更加明確地向全社會發出了未來宏觀經濟調控的政策導向和信號,有利於防止經濟增長由偏快轉為過熱、防止物價由結構性上漲演變為明顯的通貨膨脹,有利於深化各方麵對結構改革緊迫性的認識,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最終促使經濟又好又快地發展。從這個角度看,兩者無疑是統一的。
二、樂觀看待從緊貨幣政策對甘肅經濟的影響
(一)信貸總量控製不會影響我省整體經濟尤其是支柱行業的發展
從緊貨幣政策實施後,今年信貸增長量不會高於去年,但這並不影響全省經濟發展的整體局麵。理由有二:一是甘肅經濟增長對貸款的依賴度(貸款總額/生產總值)明顯低於全國。 2006年,甘肅這一比率為92.8%,全國為106.8%,低於全國14個百分點。2007年前三季度,甘肅這一比率為134%,全國為156%,比全國低22個百分點。所以信貸總量控製對全省經濟發展的影響不會很大。二是今年以來,隨著國際、國內經濟環境的好轉,全省經濟在石化、有色、冶金、電力、機械等支柱行業企業的帶動下,工業企業整體效益狀況持續提升,企業貨幣資金充足,銀行存款大量增加,因而應對信貸從緊的財務能力提高。2007年1月-11月,全省工業增加值860.6億元,接近上年全年水平,同比增長16.7%。1月-10月工業企業利潤總額增長了1.48倍。到12月末,全省金融機構人民幣企業存款餘額為1125.36億元,同比增長15.78%,增幅比上年末高4.55個百分點。
(二)彙率彈性增強有利於甘肅省企業“走出去”
我省外貿結構和全國相反,進口總額明顯大於出口總額。2007年,我省入超形勢更加明顯,外貿增勢尤其是進口增勢強勁。進出口總額達到54.96億美元,同比增長43.69%。其中:出口16.59億美元,進口38.36億美元,進口多於出口21.77億美元;進出口增速分別為65.7%和9.94%,進口快於出口55.76個百分點。
我省外貿進口的高速增長與當前人民幣升值不無關係。2007年,人民幣對美元累計升值6.9%,人民幣購買力不斷增強,使進口更為有利。今年,央行著力完善有管理的浮動彙率製度,更大程度地發揮市場供求的作用,增強人民幣彙率彈性,保持人民幣彙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這將更加有利於我省大型外貿企業如酒鋼集團、金川公司實施“走出去”戰略,統籌利用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進一步促進全省經濟發展。
(三)信貸結構調整有利於引導經濟結構調整
央行進一步加強信貸政策製度建設,改進信貸政策實施方式,引導金融機構優化信貸結構,就是要把資金從“兩高一資”行業、產能過剩行業導向自主創新、節能環保行業,導向中小企業、“三農”、擴大就業等薄弱環節。
資金流向是配置社會資源的指揮棒,信貸結構的這種調整方向有利於引導我省勞動力、資金、土地等資源向科技含量高、汙染少、耗能低的行業傾斜,促使經濟結構優化升級;有利於引導企業加大科技投入力度,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有利於我省發展中小企業,增加助學貸款、再就業貸款、支持“三農”的信貸投入,實現經濟的全麵協調可持續發展。
(四)控製價格漲幅,有利於改善民生
2007年,甘肅居民消費物價上漲幅度明顯高於全國。第二、三季度分別高於全國0.3和2.1個百分點。1月-11月,全省CPI漲幅為5.3%,全國為4.6%,比全國高0.7個百分點。而甘肅居民收入水平又明顯低於全國,1月-9月,甘肅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7375.81元,隻有全國平均水平的71%,農民人均現金收入1608.16元,隻有全國平均水平的48%。所以,物價上漲對居民生活水平的影響較大。
實施從緊貨幣政策,防止物價由結構性上漲演變為明顯通貨膨脹,有利於穩定居民對物價上漲的預期。對“三農”的信貸支持也有利於穩定和擴大糧食、蔬菜供應,抑製食品價格上漲帶來的價格全麵上揚。所以,從緊貨幣政策對於改善民生有積極作用。
(五)利率上調增加了中小企業的資金成本
從緊貨幣政策有利也有弊,它對甘肅經濟的負麵影響最主要是增加了中小企業的融資成本。為了防止經濟過熱和通貨膨脹,2007年央行6次加息,一年期貸款利率從6.12%提高到7.47%,上升了1.35%。今年,進一步加息的可能性不能排除,企業融資成本的上升幾乎不可避免。在甘肅,中小企業占全省企業的絕大多數,參與市場競爭、自我發展的能力還很脆弱。融資成本上升會直接增加企業負擔,
不利於中小企業的發展壯大。
三、認真執行從緊貨幣政策,促進全省經濟又好又快地發展
(一)把握宏觀調控的政策意圖,增強認真執行從緊貨幣政策的自覺性
中央工作會議提出今年經濟工作要緊緊圍繞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繼續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其目的在於優化經濟結構和提高經濟增長質量,切實加強節能減排和生態環境保護,更加重視改善民生和促進社會和諧,推動國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宏觀調控的意圖深遠、意義重大,從緊貨幣政策服從服務於宏觀調控這個大局,隻有認識到這一點,才能增強有效執行從緊貨幣政策的自覺性,把各項行動統一到落實科學發展觀上來。
(二)要把支持節能減排作為信貸工作的重點,促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
甘肅產業結構以工業為主,在工業中又以石化、有色、電力、冶金、建材等行業為主,這些行業相對能耗較高、汙染較大,因而我省節能減排的任務艱巨。2006年全省單位GDP能耗為2.2噸/標準煤,是全國平均水平的1.8倍,是能耗最低的北京的2.9倍。執行從緊貨幣政策,要限製這些行業的盲目擴張、低水平重複建設,但要積極支持這些行業的更新改造和技術創新。同時應大力支持全省具有一定發展潛力的特色優勢產業,支持製造業尤其是裝備製造業的發展。
(三)切實做好金融支農工作,紮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一是要創新發展模式。牢固樹立科學發展意識,注重優化金融結構、提高金融質量,改變粗放的經營發展模式。根據不同發展階段和自身特點來製訂自身的科學發展戰略。以區域性、地方性、小型化為核心,探索縣域金融存量資源的整合路徑。二是要創新金融產品。要適應基礎設施建設的需要,創新中長期貸款模式,滿足小城鎮建設農產品物流設施建設的信貸需求。同時,要適應現代農業發展的需要,適度放寬小額貸款額度、利率和期限,將城市成熟的金融產品延伸推廣到農村,適應小生產、大市場的需要,發揮農產品結構市場引導生產、價格發現和風險規避的作用。三是要創新服務方式。農村金融機構要牢固樹立以客戶為中心的經營理念,按照便民、利民、惠民原則科學製訂貸款的操作流程,提高貸款的發放效率,充分利用移動通信服務技術在農村地區開發手機銀行、網上銀行,設立ATM機,提高金融服務的便利度。
(四)加大對助學、再就業、中小企業等薄弱環節的信貸支持力度,促進社會和諧
在全省繼續長期開展“助學貸款進村鎮、小額貸款進社區”活動,落實和完善金融支持助學、再就業的長效機製。2007年人民銀行蘭州中支研究製定了《甘肅省生源地國家助學貸款暫行辦法》,解決了生源地助學貸款財政貼息和風險補償問題,探索出了國家助學貸款政策與生源地助學貸款業務相結合的新方式,使獲得生源地助學貸款的貧困家庭也享受到貼息政策,生源地國家助學貸款進村鎮活動全麵推開。同時,積極配合有關部門開展信用社區創建試點工作,落實“小額擔保貸款+創業培訓+信用社區建設”的長效機製,在全省開展了“小額擔保貸款政策進社區活動”,取得了較好效果。今年要在總結經驗的基礎上,繼續做好這兩項工作。
密切關注利率上調對中小企業的影響,通過提高中小企業貸款覆蓋率的辦法減小單個企業財務成本增加對社會生產和就業的影響。在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的基礎上,督促金融機構加快貸款審批發放速度,積極為符合條件的中小企業提供金融支持。
(五)繼續抓好金融基礎設施建設,全麵提高金融服務水平
一是以金融基礎建設為突破口,中央銀行為社會、企業和銀行提供優質高效的金融服務。繼續高效維護並運行好支付管理信息係統、支票影像交換係統、聯網核查公民身份信息係統等現代化金融基礎設施。大力拓寬資本流出流入渠道,進一步完善境外投資外彙管理,簡化境外投資審批手續,支持省內有明顯優勢和資金實力的企業走出去,推動全省對外經濟發展。加快信貸征信體係建設步伐,做好地方性金融機構接入企業和個人信用信息基礎數據庫工作,強化金融生態環境建設。二是各商業銀行要加大創新力度,提高銀行業服務水平。創新服務理念。以優質服務為目標,堅持以客戶需求作為經營的出發點和歸宿,努力了解客戶需求,處處為客戶著想;創新服務產品。大力開發高科技、高附加值、高文化品位的服務產品,設計金融綜合解決方案,整合、集中服務資源,努力給客戶提供個性化、差別化的服務;創新服務組織。運用流程銀行的思路,按照業務條線構建垂直化、扁平化、專業化的組織架構,體現“大總行、大部門、小支行”的特點。推動服務的標準化和規範化,更好地實施優質服務戰略。三是企業和政府部門共同努力,進一步發展和壯大資本市場。政府部門要積極培育良好市場環境,支持企業利用資本市場融資,加快推進企業上市進程,拓寬企業融資渠道。已上市企業要積極完善管理模式和法人治理結構,增強盈利能力和融資能力,進一步提高企業競爭力。
(中國人民銀行蘭州中心支行行長 楊明基)
支持“工業強省”戰略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