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信息泄露難題,不該無解(1 / 1)

信息泄露難題,不該無解

讀者來信

近來,讓不少考生頭痛的是,隨著職稱英語考試結束,騷擾電話並沒有偃旗息鼓。不同於考前的“賣題目賣答案”,新一波的騷擾電話和短信聲稱提供“改分服務”。“騙子們”能準確說出考生的姓名、身份證號、報考級別、通訊地址、單位名稱,這不免讓考生感覺擔驚受怕。不少考生質疑報名所在網站出了紕漏。而記者致電相關部門,得到的答複卻是維護困難、追責不易。(《京華時報》4月13日)

我們不禁要問,打擊相關違法犯罪,堵住信息泄露的漏洞,亡羊補牢,真的那麼難嗎?筆者以為,查處思路至少有兩條:一個是正向尋找泄露途徑,另一個是從詐騙等下遊犯罪入手,順藤摸瓜倒查出泄露途徑。

從理論上,考生信息泄露途徑無非有三種:一是考生報名的電腦中了病毒或木馬而泄露信息,可這種方式隻能竊取一個考生的信息,這和如此多的考生信息被泄露並不相符,因此基本可以排除。二是監守自盜,工作人員將考生信息泄露。這將涉嫌出售、非法提供公民個人信息罪。但這得到了當地考試中心否認,稱“基本排除考生懷疑的內部人員作案可能。”同時,網偵人員經過調查也排除網站內部人員倒賣信息的可能。那麼,最有可能應該是報名網站存在係統漏洞,不法分子侵入獲取考試信息。而這種“黑客”行為,已經構成了刑事犯罪——非法侵入計算機信息係統罪,即違反國家規定,侵入國家事務、國防建設、尖端科學技術領域的計算機信息係統的行為,而考務正是某種國家事務。

可是,麵對這種犯罪行為,考試中心的工作人員卻說,“我們每年都在維護報名係統,但是做不到100%安全的保證。打個比方說,我們鎖好門窗,這些有預謀的犯罪團夥卻是開著坦克、大炮來的,我們抵擋不住。”如此比喻看似無奈,卻根本站不住腳。

實話說,比之這些考生的個人信息,值得“黑客”們去竊取的信息多了去了。如果“黑客”真有那麼大能耐,如果網絡安全在黑客的“坦克、大炮”麵前真是如此不堪一擊的話,他們何必竊取考生信息後,再“辛辛苦苦”打電話詐騙考生錢財呢?直接從各大銀行或者網絡支付平台劃落錢不就行了嗎?看來也許並不是魔高一丈,而是考試中心的網絡實在太過脆弱了吧。

而當地接警員還明確告訴記者,“受理、調查都非常麻煩,況且對方又沒有什麼實際行為,隻是打個電話發個短信,就連違反治安條例的行為都夠不上。”這更為可笑,違法者在打電話、發短信提出詐騙要求的同時,就已經實施了詐騙行為,就已經構成了詐騙罪。至於最終有沒有成功,這隻是犯罪是即遂還是未遂的問題。更重要的是,追查非法信息利用者是倒查信息泄露途徑的最佳方式。

其實,個人信息安全現狀本沒有那麼糟,隻是當信息保存者和執法者統統失職,一些網絡“小毛賊”就可以開著所謂“坦克、大炮”興風作浪了。(北京 舒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