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提高領導者的情緒管理水平(1 / 2)

領導藝術

作者:劉文靜

在任何的人類團體中,領導者都是最有力量影響每一個人情緒的人。領導者充當著團體的情緒引導者,為大家的情緒掌握方向。如果人們的情緒受到推動,被推到積極熱烈的範圍,他們的表現往往能夠非常出色,而如果人們被驅向焦慮懷疑的方向,他們的表現注定會大失水準。在科學的管理模式中,“領導”早已不單單是享有權力的發號施令者,而是越來越多地承擔起了情緒引領者的責任。

眾所周知,情緒是帶有感染性的。在團隊當中,下屬非常容易也樂於抓住領導者的情感狀態,主動或被動地、有意識或下意識地按照領導者的表情、聲音或肢體語言所傳達的感情信息去做。這就要求領導者必須提高個人的情緒管理水平,能夠準確地覺察、評價和表達情緒,很好地協調人際關係,以激發整個團隊的潛在能力。

一、學會識別自己的情緒

人們在社會生活中,在與周圍環境發生相互作用的時候,每時每刻都會從外界接受大量的信息,經過大腦的加工過程,對信息所代表的事物作出主觀評價並采取相應的態度,這就必然要產生相應的情緒體驗和反應。這些情緒有些是正麵的、積極的,包括愛、寬容、希望、信心、同情、樂觀、忠誠七類情緒;有些是負麵的、消極的,包括恐懼、仇恨、憤怒、貪婪、嫉妒、報複、迷信七類情緒。

上述14種情緒經常彼此組合,成為人生計劃成功或失敗的關鍵。識別與辨別情緒是提高情緒管理水平的先決條件,而我們要努力做到的是,麵對任何問題與挑戰,都不要在識別情緒之前就作出決定。

另外,人的情緒也是有周期性的。一個完整的情緒周期,將依次經過高潮期、臨界期、低潮期,然後再進入臨界期、高潮期,循環反複。當處於情緒高潮期時,心情愉快,與人相處融洽,辦事效率高;當處於情緒低潮期時,情緒低落,信心不足,工作容易出現差錯和事故;當處於情緒臨界期時,心情煩躁,情緒不穩,容易衝動。科學研究表明,人的情緒周期與生俱來。從出生的那一天開始,一般以28天為一個周期,周而複始,循環往複。每個周期的前一半時間為“高潮期”,後一半時間為“低潮期”。在高潮期與低潮期之間,稱為“臨界期”,一般為2至3天。情緒臨界期雖然持續時間較短,但對人的影響卻非常大,我們所作出的衝動的、傷害性的、攻擊性的事件往往就發生在這個階段。經過平時仔細體會和總結之後,我們可以掌握自己的情緒晴雨表,對思想中產生的各種情緒保持高度的警覺性,視其對心態的影響是好是壞而決定是接受還是調整。

二、學會調整自己的情緒

(一)學會說“盡管……但是……”碰到問題,在我們大腦裏閃現的第一個念頭,就是我們對這件事情的情緒反應。這一閃念往往都會比較衝動,也最容易造成誤會的產生。在我們的情緒處於失控邊緣時,一定要讓自己稍微冷靜一下,學會用“盡管……但是……”來開導自己,不要在自己情緒激動時作出決定。在處理事情之前,切記要先處理心情。因為隻有擁有一個好的心態,才能防止我們作出情緒化的、不理智的行為。這轉念一想,就是對不良情緒的適時疏導和化解,可以避免錯誤決定的產生。

(二)學會管理“憤怒”。 在日常工作中,領導者往往麵對很多的困境與難題,工作壓力的增大,非常容易使人的情緒失去穩定性,而有些領導者總是習慣於將這種不穩定情緒發泄到下屬身上。心理學裏的“踢貓效應”說的就是這種現象:某公司董事長為了重整公司的一切事務,承諾自己將嚴格遵守公司的作息時間。然而有一次,他看報看得太入迷以致忘了時間,為了不遲到,他在公路上超速駕駛,結果被警察開了罰單,最後還是誤了時間。這位董事長憤怒至極,回到辦公室時,為了轉移別人的注意力,他將銷售經理叫到辦公室訓斥一番。銷售經理挨訓之後,氣急敗壞地走出董事長辦公室,將秘書叫到自己的辦公室並對他挑剔一番。秘書無緣無故地被人挑剔,自然是一肚子氣,就故意找接線員的碴兒。接線員無可奈何垂頭喪氣地回到家,對著自己的兒子大發雷霆。兒子莫名其妙地被父親痛斥之後,也很惱火,便將自己家裏的貓狠狠地踢了一腳。這一連串的行為使我們發現,在現實生活裏,許多人在受到外界刺激之後,不是冷靜下來分析原因,而是總想找人發泄心中的怨氣。其實這是一種沒有正確認識自己錯誤的表現。發泄之後產生的“踢貓效應”,不僅於事無補,反而更容易激化矛盾。可以想象,在一個由上而下貫穿不良氣氛的團隊中,工作績效必然會受到影響。所以,領導者需謹慎分析:“怒火”的緣由是否和責備的對象有直接的關係,責備的目的是解決問題還是單純的“怒火”發泄,以便對情緒作出有效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