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進一步興起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新高潮(1 / 1)

卷首語

作者:朱豔秋

剛剛閉幕的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是在我國全麵建設小康社會關鍵時期和文化改革發展重要階段召開的一次重要會議。會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深化文化體製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若幹重大問題的決定》,提出了新形勢下文化改革發展的指導思想、重要方針、目標任務、政策措施,對深化文化體製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作出了全麵部署,充分體現了我們黨文化上的高度自覺和政治上的遠見卓識,是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指導我國文化改革發展的綱領性文件。我們要認真學習領會全會精神,真正把思想統一到中央的重大決策部署上來,結合全麵建設小康社會的實踐,進一步興起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新高潮,不斷開創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新局麵。

進一步興起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新高潮,必須解放思想,拓寬視野。思想決定未來。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需要的是更活躍的改革思維、更濃厚的探索氛圍、更強勁的創新動力。這就要求我們努力突破計劃經濟體製下形成的思維定勢,站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大背景下,以更加廣闊的國際視野和更加強烈的改革意識,充分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構建以優秀民族文化為主體、吸收外來有益文化的對外開放格局,不斷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提高文化產品的國際競爭力和影響力,為實現文化強國戰略打下堅實基礎。

進一步興起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新高潮,必須深化改革,消除弊端。隨著文化體製改革的不斷推進,我國的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雖然得到了長足發展,文化市場條塊分割、區域壁壘和行政幹預的問題也有所改觀,但是仍沒有從根本上得到扭轉,那種原有的行政主導的文化管理體製,還在一定程度上製約著文化的發展繁榮,成為解放和發展文化生產力的瓶頸。這就需要我們以更加自覺、主動的姿態,緊緊圍繞轉變政府職能,提高管理效能,積極推動文化管理部門履行好政策調節、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能,消除一切製約文化發展繁榮的體製機製障礙,走出一條中國特色文化發展道路。

進一步興起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新高潮,必須攻堅克難,勇於突破。目前,隨著我國出版、發行、影視製作等領域轉企改製任務的基本完成,國有文藝院團和非時政類報刊社轉企改製工作已經提到重要議事日程。由於國有文藝院團和非時政類報刊社的特殊性,使其成為了當前文化體製改革的“兩大難點”。因而需要我們乘勢而上,知難而進,打好這一場文化體製改革的攻堅戰。

進一步興起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新高潮,必須注重積累,持之以恒。任何一個時期的文化,都是一個不斷積累沉澱的過程。文化涉及人們的曆史認知、觀念認同、理想追求,它的變遷需要時間的淘洗,實踐的錘煉,長期的孕育,進程艱難而漫長。因此,推進文化建設的繁榮發展,需要我們既要有緊迫感,也要看到它的長期性,不能心浮氣躁,急功近利。要保持足夠的耐心與韌性,注重積累,持之以恒,不斷鞏固發展成果,努力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

進一步興起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新高潮,推動文化大發展大繁榮,責任重大,使命光榮,前景美好。隻要各級黨委和政府立足實際,務求實效,加強領導,切實擔負起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政治責任,對確定的目標咬住不放,對認準的事情一抓到底,真正把六中全會精神轉化為推動文化改革發展的實際行動,就一定能實現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奮鬥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