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蘭州現代物流業發展的總體思路和政策措施(1 / 3)

第二章 蘭州現代物流業發展的總體思路和政策措施

蘭州位於我國陸域版圖的幾何中心,地處黃河經濟帶一級開發軸線和隴海、蘭新經濟帶二級開發軸線的交會處,是西部地區重要的物資集散地和商品交易中心之一。近年來,隨著全市經濟的快速健康發展,經濟總量和貨運量不斷增加,對物流業的發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因此,蘭州必須充分發揮省會城市物流中心的平台優勢,構築信息化的現代物流網絡體係,提高全社會物流係統的運行效率,努力建成全省乃至西北地區的物流中心城市。

一、蘭州物流業發展現狀分析

(一)商貿中心建設成效顯著

蘭州是古絲綢之路上著名的 “茶馬互市” 和商埠重鎮,新中國成立後為全國32個物流中心之一,1994年被國家確定為全國商貿中心建設試點城市。現已發展成為西部地區重要的商品集散中心,初步形成了大商貿、大流通、大市場格局,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日益活躍,商品輻射麵達西部8個省區、近400萬平方公裏和3億多人口,在西部大市場中具有很強的集聚輻射功能。全市擁有成交額過億元的物流市場32個,各類商業、餐飲、服務網點8萬多個,各類消費品、生產資料和生產要素市場323處。2007年,全市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371億元,占生產總值的比重上升到51%。

(二)物流企業不斷發展壯大

蘭州現有物流企業250餘家,其中規模超過5000萬元的物流企業有蘭州運輸集團有限公司、甘肅西部物流有限公司、甘肅空港國際物流中心和甘肅西部欣星物流有限公司等4家,涉及鐵路、公路、航空等領域,主要以運輸、倉儲、代理、托運、信息、租賃等傳統物流形式為主。以專業化、社會化為發展方向的第三方物流從無到有,具有全國性的第三方物流公司大田、海爾、上海華宇、大連長波等一批專業化、社會化的物流企業已入駐蘭州。蘭鐵、蘭煉、空港物流中心等幾家本地物流企業在發展中不斷擴大區域業務範圍,其中蘭煉物流中心已成為全國第二大石化產品集散中心。

(三)交通運輸網絡更加健全

蘭州作為全國12個主幹交通樞紐之一和西北地區鐵路、公路、航空綜合性交通樞紐地,4條鐵路幹線、6條國道和4條省際公路幹線在這裏交彙,具有形成資源交彙和物流中心的交通優勢。特別是西部大開發以來,蘭州加快了交通基礎設施建設,蘭州中川機場擴建後,開通了國內外航線40餘條,航空港吞吐能力明顯增強;蘭白、蘭海、蘭饞、蘭臨等高速公路建成通車後,以蘭州為中心輻射周邊的高速大通道基本形成,綜合運輸能力進一步增強。2007年,蘭州貨運量達6839萬噸,公路貨物周轉量為22億噸/公裏。

(四)物流信息水平穩步提升

蘭州作為西蘭烏、京呼銀蘭、蘭西 (寧) 拉、蘭成等4條數字光纜幹線的主節點,光纖、數字微波、數字移動、衛星通訊等網絡覆蓋整個區域,形成了具有較高技術和服務水準的公用通信網絡。目前,政府政務大廳信息係統、金稅工程、地理信息係統和智能交通管理係統建成投入運行,基本形成了綜合高效的信息交流、資源共享信息服務體係,為全市物流信息化建設和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傳輸通道和網絡平台。同時,全市商業流通信息化建設也取得積極進展,大型零售商業企業都建立了MIS信息管理係統,大型商廈、超市、市場初步建立了市場監測體係,為提升全市物流信息化水平,增強中心城市的核心競爭力起到了積極作用。

二、製約蘭州物流業快速發展的主要因素

近年來,蘭州物流業雖然得到了一定程度發展,但仍處於傳統物流向現代物流轉型的關鍵階段,無論是組織結構、運作方式,還是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都離現代物流業的要求和目標有很大距離。

(一)發展觀念滯後

現代物流的觀念尚未在全市政府部門和企業中得到普及和深化,對物流的認識基本上停留在以交通運輸和倉儲為主的傳統物流上,未建立起現代物流的理念,政府對物流業發展規劃的製定和對物流業發展的引導作用尚未充分發揮出來。企業普遍缺乏現代物流是 “第三利潤源” 的理念,沒有將物流看成是優化生產過程、強化市場經營的關鍵,而將物流活動置於附屬地位,大多數企業將倉儲、運輸、裝卸、采購、包裝、配送等物流活動分散在不同部門,沒有納入一個部門對物流活動進行係統規劃和統一管理,更沒有考慮通過第三方物流來提高企業運行質量。

(二)管理機製不順

現代物流業強調的是各個係統資源的整合,發揮供應鏈中各環節的綜合功能和集合效應。我市物流業發展起步晚,市場體係發育不成熟,政府改革職能不到位,物流業的管理權限分割為鐵路、交通、民航、海關、商貿等部門。由於沒有一個統一的主管部門進行宏觀管理和協調,物流橫向聯係被縱向管理體製隔斷。這種體製不利於政府對現代物流的統一規劃和管理,使涉及到多個部門的物流網點布局、包裝標準化、配送一體化等問題很難得到解決。

(三)物流成本偏高

蘭州工業企業和批發企業擁有大量的倉庫、貨場和運輸裝卸設備資源,但這些物流資源相對分散,配置不合理,在很大程度上製約著全市物流業的發展,影響了物流效率的提高,導致全社會物流成本上升。據測算,目前我市全社會物流成本與GDP的比值約為22%,略高於全國平均水平,遠高於世界發達國家10%的水平。因此,降低物流成本,完善服務水平已成為蘭州發展現代物流業的主要目標。

(四)企業規模偏小

物流企業是現代物流發展的主體。蘭州市近年來雖然湧現出了部分成功物流企業,但從總體上看,全市大部分物流企業仍停留在傳統物流的經營層麵,規模偏小、集中度低、輻射力弱,設備設施簡單落後,管理方式粗放單一,物流服務的效率較低,與現代物流企業仍有較大差距。

(五)物流信息不暢

近年來,雖然全市通訊、數據處理能力提高很快,但工商企業和物流企業的信息化水平還比較低,企業固定資產投資中用於信息化建設的投資不到3%,大部分企業還沒有實施MRP、ERP管理係統。同時,多數企業仍熱衷於自己組建車隊、倉庫,不願把物流業務交給第三方物流公司,製約了全市物流信息化水平的提升。

(六)專業人才短缺

物流業在蘭州是一個新興產業,傳統的貨運管理人員知識麵和管理能力,均不能滿足現代物流發展的需要。加之目前我市物流人才引進和現代物流教育培訓尚未啟動,缺乏具有現代物流理念和專業知識的策劃、管理人才以及熟練掌握物流信息技術的專門人才,成為製約蘭州現代物流業發展的一個較為突出的 “瓶頸”。

三、蘭州現代物流業發展的總體框架和思路

(一)功能定位

立足省會城市、構建環蘭州城市經濟圈和建設西部區域性現代化中心城市,以市域物流為基礎、區域物流為重點、國際物流為導向,構建為現代製造業、商貿流通業、會展旅遊業、現代農業發展和城市生活消費服務的物流網絡,形成輻射全省及周邊經濟區域,承接東西、貫通南北的開放型現代物流體係。

(二)基本原則

1.堅持市場配置和政府引導相結合的原則。蘭州物流業的發展,既要充分發揮市場的主導作用,促進生產要素的自由流動和合理配置,強調企業的市場主體地位,充分調動企業發展物流的積極性;又要充分發揮政府的政策引導作用,在為企業發展營造良好外部環境的同時,製定實施好促進物流業發展的各項政策,推動現代物流業的快速發展。

2.堅持統籌規劃和協調發展相結合的原則。結合蘭州城市經濟與產業發展現狀,依托交通基礎設施建設與交通運輸業的發展,統籌規劃全市物流基礎設施布局,製止盲目建設和低水平重複建設。同時,強化各種有效資源的優化重組,建立起協調發展的物流體係,堅決避免資源浪費。

3.堅持整體推進和重點突破相結合的原則。在全市範圍內合理規劃現代物流業生產力布局,鼓勵組織創新和流程創新,大力發展第三方物流,提高物流專業化和現代化水平。同時,以大型物流基礎設施建設和大型物流企業培育為重點,在重要領域和重點地區率先突破,推動現代物流業整體協調發展。

4.堅持以點帶麵和循序漸進相結合的原則。按照物流業發展規律,確定蘭州現代物流體係建設的階段發展目標。注重重點市場的改造提升,按照近期、中期和遠期的工作重點加以實施,循序推進。同時,選擇重點物流服務企業,加大扶持力度,擴展示範效應。

(三)總體框架

根據蘭州市城市發展布局及物流業發展的內在要求,進一步優化整合物流資源,減少物流在空間上的不合理流向,確保物流供應的順暢和快捷,利用集聚優勢和規模優勢,提高全社會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初步構築起 “一網、雙翼、三平台及多園區(中心)” 的物流框架體係。

——一網:物流信息綜合網絡。通過政府扶持,建立公共信息平台、專業信息平台和物流企業信息平台的有效對接,實現信息資源共享和物流在線跟蹤與過程控製,提高物流業的服務效率和運作質量。

——雙翼:蘭州市物流雙翼帶。依托全市市場資源的集中整合及中心城區市場改造提升和出城入園的有利契機,利用東部城區便利的交通優勢和地域優勢,打造東部城區生活資料物流基地;依托蘭州物資站、西北物資市場、蘭州鋼材交易市場和蘭煉物流中心等,建成以建材、油品、汽車、鋼材、機電和有色金屬等為主的西部城區生產資料物流基地,從而構成以東西城區物流基地發展為重點的蘭州市物流雙翼帶。

——三平台:一是以公路、鐵路、航空通道為主的基礎設施平台。按照城市規劃“東擴西展、南伸北拓”戰略構想,鼓勵和支持大型物流企業向城市拓展區、城鄉結合部和交通樞紐主幹線布局集中。二是以信息、裝備、經營管理技術為主的技術支撐平台。三是相關物流政策體係形成的政策平台。

——多園區(中心):按照 “立足西北、麵向全國、服務青藏” 的思路,建設集倉儲、加工、配送、期貨、信息、綜合服務為一體,彙集物流、信息流、資金流的蘭州青藏物流園區;依托蘭州中川航空港,建成以鮮活產品、郵政及其他貴重物品航空快遞為主的空港物流配送中心;依托蘭州鐵路集裝箱中心站、鐵路編組站、鐵路西站貨場和開通的青藏鐵路,建成鐵路物流集散中心;依托蘭州優勢特色產業,重點建設高原夏菜等特色農副產品物流集散中心;培育以眾友醫藥、佛慈中藥、奇正藏藥、蘭藥集團為主的醫藥物流園區;依托蘭州石化產品市場,建設石化物流園區。

(四)發展思路

1.加強宣傳培訓,樹立先進物流理念。我市要進一步統一思想,提高發展物流業對促進經濟增長重要性的認識,堅持從蘭州實際出發,充分利用各種媒體宣傳現代物流理念,樹立流通決定生產的新觀念,突出抓好現代物流知識的培訓, 營造大流通促進大生產的社會氛圍。市商務局等有關部門每年至少舉行1-2次的現代物流宣傳推廣活動,舉辦3-4次的各類物流培訓,廣泛宣傳全市物流企業的先進典型,介紹國內外物流企業的典型案例, 加強對各級政府相關部門領導幹部的培訓,提高他們對現代物流業的領導與決策能力;加強對企業尤其是工業和流通龍頭企業管理人員的培訓,引導其轉變觀念,樹立企業 “第三利潤源” 的理念,提高他們對現代物流業的管理能力;加強對物流從業人員的培訓,提高他們對現代流通業的適應能力。加強對物流實踐的跟蹤研究,及時總結推廣先進經驗,指導全市物流企業健康發展。同時,通過培育先進物流理念,引導物流企業調整經營決策,逐步將原材料采購、倉儲、產成品配送等物流服務業務外包給第三方專業物流企業,提高經濟效益,增強競爭力。

2.推進示範工作,創新物流服務模式。借助全市新形勢下的產業更新與轉移,推進物流服務示範工作,對本市及周邊區域的相關工商企業的商業模式及其物流服務需求模式進行變革創新。一方麵,鼓勵企業導入供應鏈管理思想,梳理運作流程,促進內部流程再造,集中優勢核心資源,剝離或外包物流業務,將大量潛在的物流需求轉化為有效的市場需求。另一方麵,鼓勵我市大型企業與中小零售商合作,建立聯購分銷的自願連鎖組織;鼓勵蘭州鋁業、蘭州石化公司等大宗生產資料流通企業根據自身特點,運用直達供貨、加工配送等多樣化分銷形式;鼓勵眾邦集團、吉利轎車等各類生產設備、器材、工具和零配件的集團向 “工業品超市” 發展,進一步加速產業集聚, 構建直接配送、委托第三方配送等多種形式的物流通道,改變蘭州市目前各類傳統工商企業以我為中心、追求自我利益的經營模式,以及 “大而全” 和 “小而全” 的運作模式,進而推動企業通過供應鏈渠道進行商品聯合采購、銷售與相關配送作業,提升我市整體物流服務水平。

3.整合物流資源,開發先進物流技術。針對蘭州物流業高度分散、各自為戰的現狀,有必要對物流產業進行不同層麵的整合,對已成體係但相互分割的專業物流係統,通過市場效應將其逐步納入集中管理、統一配置的體係;對經濟實力雄厚、物流業務較大的企業,鼓勵其對物流功能、資產、供應鏈進行整合,提高物流營運的效率,進而降低物流總成本;對大量分散的由工商企業自辦的物流,則應驅動其將物流業務分離出去,交給社會化的物流經營機構。同時,積極開發和利用新的物流技術,抓好現代物流技術示範工程,推動關鍵技術和產品的產業化,提升全市物流裝備技術水平。

4.實施品牌戰略,培育壯大龍頭企業。要積極啟動物流企業品牌帶動戰略,形成自主品牌成長、保護的良性機製。一方麵,在全市範圍內確定若幹個符合條件的龍頭物流企業,政府在投融資政策、土地使用政策、物流服務價格製定等方麵給這些企業一定的優惠,對其進行重點培育和扶持,以增強蘭州物流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另一方麵,通過政府創造的良好物流業外部發展環境,吸引國內外知名第三方物流企業來蘭投資,引進先進的物流理念和管理技術,從而達到帶動本地物流企業發展的效果。

四、加快蘭州現代物流業發展的政策措施

實踐表明,物流活動是一項複雜的社會經濟係統工程。由於物流業的發展涉及到全社會產業布局、投融資環境、海關、運輸標準以及物流信息係統建設等諸多方麵,而這些方麵的管理分屬不同政府或企業的職能部門,因此,在製定物流政策時,應當從財政政策、稅收政策、金融政策、引資政策、產業政策以及加速培養物流管理人才等眾多角度考慮,作到多管齊下,促使政府部門、金融機構、物流企業以及理論研究、教育培訓等部門在發展過程中形成一個相互促進、相得益彰的有機整體。當前,蘭州市物流政策的製定應重點考慮以下幾個方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