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美國金融危機帶給世界及中國的幾點啟示(1 / 3)

八、美國金融危機帶給世界及中國的幾點啟示

(一)對世界的幾點啟示

1.金融危機引起了各國對自由主義的全麵反思

金融管製過度放鬆、金融監管存在漏洞和滯後目前已成為許多人士對政府的批判。美國政府通過的大規模救市計劃也被部分美國輿論稱為“美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或者金融社會主義,甚至有輿論認為是“自由主義市場經濟的終結”。國內有些學者也認為自由主義將在全世界破產,政府主義將重新盛行。但冷靜地看,政府和市場的爭議從來沒有停止過,自由市場製度給美國實體經濟創造了巨大生產力,提高了美國經濟的效率和創新水平,而此次金融危機隻是由於金融領域自由放任走到極端並缺乏監管所致。金融危機爆發後,美國將不可避免地從金融領域過度的自由化向中間點回歸,但並不意味著徹底拋棄幾百年所形成的自由主義精神價值。從曆史上看,美國的政策取向從來都是在以完全自由和政府管製兩者為極端的鍾擺間來回移動,隻是金融危機爆發使得更多人不讚成完全自由,加上保守的民主黨更有機會重新執政,因此預計未來數年內政策(主要是金融方向)鍾擺更多偏向政府監管的可能性較大。

2.需要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作用和基金份額分布進行檢討

以往新興國家爆發危機時,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通過利用危機國家迫切需要資金的心理,極力在全球推行全麵自由化,嚴厲批評政府幹預,而此次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對美國等發達國家的政府幹預卻全部失聲,迄今沒有發表任何意見。因此,需要重新思考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地位和作用,在基金份額方麵進一步分散,更多體現發展中國家的聲音,減少意識形態的歧視。同時,全球性的金融監管必須加強,雖然以往存在一定程度的監管,但主要受美國左右,這種局麵必須有所改觀。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承擔著維護全球金融穩定的的重要職責,應該在這全球金融監管的協助方麵發揮更積極的作用。

3.需要重新思考虛擬經濟和實體經濟統籌協調發展的關係

美國金融危機已經暴露出虛擬經濟脫離實體經濟發展所導致的苦果,世界各國應該避免走上這條路。實體經濟是虛擬經濟的基礎,沒有實體經濟的發展和支持,虛擬經濟就是“水中花”和“鏡中月”,成為空中樓閣,尤其是對大國經濟而言。虛擬經濟是實體經濟的有效補充,也是實體經濟發展的潤滑劑和推動力,沒有虛擬經濟的支持,實體經濟的發展也會失色。因此,應總結美國金融危機的教訓,辯證看待虛擬經濟和實體經濟的關係,認識到實體經濟是根本、虛擬經濟是補充,避免出現“本末倒置”、虛擬經濟和實體經濟發展失衡的狀況,同時也要避免走上極端,出現徹底否定虛擬經濟的情況。

(二)對中國幾點啟示

由於此次金融危機是在自由市場經濟高度發達成熟的土壤裏釀成的。而中國尚處在經濟體製與經濟增長方式雙轉變的過程中,並且工業化、城市化、市場化仍處於前中期階段,而且金融體製與金融機構改革處在攻堅階段,利率、彙率市場化遠未完成,整個經濟的市場化程度不高,因此,危機的直接啟動和教訓並不明顯。但不能因噎廢食,甚至置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改革目標。

1.應該堅持改革開放事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目標不運搖

我國近30年取得的經濟成果正是因為堅持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堅持改革開放和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基本路線。實踐證明,市場經濟理念已深入人心並符合我國現實。所以,首先要在觀念上正確認識把握,避免帶著有色眼鏡來看待美國金融危機,也不應該對我國各方麵市場化改革開放的正確導向產生動搖。經濟全球化是不可逆轉的趨勢,任何國家都不能居身事外偏安一隅謀求發展,更沒有所謂的“世外桃源”,隻有積極參與經濟全球化才能在這個過程中分享成果並更好地保護與發展自己,實現互贏,開放與融合是最好的保護和安全保障。同時,也要吸取此次金融危機的教訓,認識到金融領域的特殊性。由於金融領域具有擴張信用並傳染危機的特點,理應比實體經濟受到更多的約束,在金融領域不應該放任自由,對金融自由化應慎而又慎。對自由市場原則在實體經濟和虛擬經濟中的推廣應用要區別對待。今後我們在金融體係建設和金融服務業市場開放方麵應該因地製宜且更加穩重,除金融機構自身需有效防範風險外,進一步加強金融監管的水平和效率也很重要。

2.要以此為契機,改善當前國際金融格局,在國際金融體係新一輪變革中爭取更多的雙邊與多邊話語權

當前,經濟、金融全球化格局使得世 界主要國家的利益息息相關,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複雜格局。在此次金融危機中,我國對美國的金融投資可能存在一定損失,但辯證地看,這並非完全是壞事。因為我國對美國金融危機采取的措施會深刻影響到美國救市計劃的效果,並進而影響美國的政治、外交等決策,因此國際市場將會對中國的籌碼看得更重。同時,經過此次金融危機後,人民幣的國際地位不可避免會進一步提高。因此,需要從政治高度考慮,在當前紛繁複雜的國際金融局勢中通過各種方式,更多爭取我們的利益,提高我們的話語權,爭取建立一個有利於我國的國際金融格局。

3.在海外資產縮水,金融並購興起之際,中國應以金融博弈戰略和國家理財戰略高度來製定自身的海外金融資產並購計劃

此前,因政治因素作祟,我國海外金融資產並購往往舉步維艱。金融危機為扭轉這一局麵提供了契機,應充分利用此機會,從國家整體利益出發,在宏觀層麵製定科學的海外金融資產並購計劃,在微觀層麵學習其他國家的經驗,提高談判技巧和能力,充分利用相關法律保護自身利益,使我國金融“走出去”形成布局合理、節奏有序、風險可控的局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