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000年,距離王朝統治時代的結束已過去了五百年。取而代之的是人族聯盟對抗魔族聯盟的時代。百年來,兩大超級勢力的衝突從未止息。邊境衝突、局部戰爭、商戰等大大小小的戰鬥接連不斷,但是種族間的大戰卻從未點燃。
畢竟,誰都不想見到恐怖的戰火再次燃遍整個大陸。故此,對於平時的小打小鬧,兩大聯盟都隻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但是,如果大戰的苗頭一出現,就會被雙方高層迅速扼殺。
種族大戰究竟有多可怕呢?竟讓敵對雙方如此重視。
這還要從七百年前說起,當時大唐統治者武殤是個昏庸無道、貪財好色的人。他將稅收從原本各家收入的8%提升至20%,還在民間大肆搜刮美女,許多家庭妻離子散。同時,他趁大陸西部還處於群雄割據的時候,發動著名的西征戰役。
據說,他為了鼓勵人民參軍,一向吝嗇的武殤頒布了免稅令。一人參軍,全家免稅。還有,軍功製度的改革。軍功原本是通過每位士兵所攜帶的軍牌上的數值來計算,軍牌是由血精鐵、鈴木、白棉等材料製成。而血精鐵會吸收死人的精血、鈴木則可以用來製作計數符和傳送符。
但是,這種計算軍功的方式極其不準確。如果,一個實力過人的士兵斬殺了十個敵人,獲得了軍功。可是,他卻身受重傷被敵人殺害,導致軍功來不及傳送出去。最終,他的貢獻就因此被忽略了。有功勞,別人卻不知道,家人隻能得到極少的補償金。
武殤,這位在治理國家上一竅不通、令百姓怨聲載道的國王。在軍事上卻別具風格,特別是在計算軍功的事上。
軍功有兵、士、尉、校、將、帥六級之分,武殤命令符師公會、法師公會、鑄造師公會共同製造軍功記錄儀,以及改造軍牌。這樣,即使是戰死沙場的人都會有軍功記錄,而因身死不會被埋沒。
新型軍功製度的出現,引發了參軍熱潮,那些受不了苛稅的人紛紛拋棄手上的工作去參軍。
過去,大唐是和平穩定的強國,因此之前的統治者為了節省國庫開支削減軍隊人數。而且,軍隊的訓練極其艱苦,還要完成眾多任務。
如今,待在國內就要麵臨苛稅的壓迫,倒不如當兵賺軍功來的輕鬆。
結果,在新兵報名的第一天,各大城鎮、農村出現了萬人空巷的場景。各個地區的新兵營外大擺長龍,這可忙壞了負責招兵的官員。新兵報名十天內,武殤就接到了上百封關於軍裝、武器缺乏的奏折。
在軍隊招兵期間,武殤到各處視察情況。並且,提拔了許多人的官職。視察完畢後,他閉門思考了三天時間,決定禦駕親征。卻遭到了不少官員的反對,“大王乃萬金之軀,怎可進入這蠻夷之地?若是遇到危險,後果不堪設想啊!請大王三思!”
武殤見到這麼多人反對,就從黃金龍椅上站起來,向眾大臣說道:“我知道大家關心我的安全。但作為一國之主,怎能因貪生怕死而畏縮不前。更何況,此次西征是我所提出的,我若不去,豈不是遭人嘲笑?”
說了這些話之後,他就見到部分大臣微微點頭表示讚同,但仍有一些人搖頭。
“我身為真丹境一重強者,雖然不是最強,但也差不了多少。此事就此打住,毋須再議。退朝!”話音剛落,他騰空而起,在眾目睽睽下飛出大殿。
十天後,武殤下令西征第一軍團於亞臘山腳下集結。第一軍團有五大將軍,羅英、李傑、嬴康、徐猛、曹宇五人皆是元海境九重。
其中,羅英為先鋒大將軍,率領二十少校、一百上尉、一千上士、十萬小兵。他們的任務是遇山修路、遇水搭橋。中軍則由李傑、贏康、徐猛四人共同指揮。總共六十少校、八百上尉、八千上士、八十萬小兵。後軍由曹宇率領,人數和先鋒營相等。這是第一軍團,人數大約一百萬。
第二軍團則是武殤親自率領,三將、九百少校、九千上尉、九萬上士、九百萬小兵。
第三軍團,又稱後備軍。由項俊將軍率領,一百少校、五百上尉、五千上士、五十萬小兵。
這隻是戰爭初期所投入的兵力,之後所需要的兵力可能會是初期的數十倍。臨行前,武殤留下三個錦囊給太子武清,用來應對突發狀況。
若有外敵入侵,或是發生內亂,就打開第一個錦囊。第二個錦囊則是在被敵軍所圍困之時打開,可解燃眉之急。第三個在危急關頭打開,可以逃出生天。
“這亞臘山到底有多高啊?我們可是整整爬了三天,竟然連山頂都看不到。”一個小兵氣喘籲籲地抱怨道。他身邊的人也非常疲憊,那感覺就像腳上綁了幾個鐵塊一樣沉重。耳朵裏嗡嗡作響,腦子裏一片空白,連走路都是靠身體本能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