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 多舛的少年1(1 / 3)

自古英雄多磨難,紈袴子弟少偉男。縱觀華夏五千年的文明史,這已幾乎成為一條人才成長的曆史定則。一代梟雄,大清帝國創立之初,皇父攝政王多爾袞富有傳奇色彩的不平凡一生,又一次向世人昭示了這條曆史法則的正確性。

遼闊的東北大平原的黑土地,雄偉奇絕的長白山,波浪滔滔的鬆花江,水草豐盛的大草原,是剽悍、驍勇的女真族,即後來的滿族這個以遊牧業為主的民族繁衍生息的地方,也是他們為爭奪土地和財產進行你死我活交戰的大戰常

公元1612年(明萬曆四十年)10月25日黎明前的黑夜裏,在赫圖阿拉(今遼寧省新賓縣永陵鄉)的一座木屋裏,後金的一個部落首領,後來的清太祖努爾哈赤的第十四子多爾袞呱呱墜地,來到了這個多災多難的人世間。他嘹亮的啼哭聲,仿佛回應著雄雞報曉的啼唱,不時從木屋的窗欞的縫隙傳出來。有誰能想象得到,就是這個幼兒,三十一年之後,竟從一名不顯眼的台吉,一躍而成為大貝勒,率領八旗勁旅,連克明軍主力,大敗洪承疇,招降吳三桂,進軍北京,入主中原,開創大清帝國基業的皇父攝政王。

一、生於大變革的時代多爾袞是中國東北少數民族人,其先人自周秦以來叫肅慎、邑樓、勿吉。遼、金、元、明時代稱作女直、女真。明朝正統初年,先祖南遷至今遼寧省新賓和吉林省桓仁等縣地區。建立明朝地方政權“建州三衛”。受漢族等先進民族文化影響,16世紀末進入社會大變革時代。

(一)統一建州本部

建州女真從正統初年到努爾哈赤起兵,經過140多年,與遼沈、中原漢族進行密切的經濟、政治和文化交往,社會生產、文化生活飛速發展,初步進入農業民族行列。但明朝末年吏治腐敗,邊官的民族壓迫政策,引起少數民族的不滿與反抗。努爾哈赤就是女真族的代表人物。

努爾哈赤早年住在遼寧省新賓縣網戶村後山北砬背山城,曾受明朝賜封的龍虎將軍等武職高官。他不僅帶領部眾在開原、撫順、清河、靉陽等馬市貿易,而且八次到北京向明朝政府進貢、通商。他眼界開闊,除本族語言外,還會蒙古語、漢語,最愛讀《三國誌》、《水滸傳》。對中華傳統文化早有領會。

努爾哈赤等不堪邊官欺淩,於萬曆十一年(1583年),同弟弟舒爾哈齊等團結37名英雄豪傑,以13副鎧甲起兵。經過三年苦戰,將建州範圍內蘇子河、渾河等流域的蘇克蘇滸河、渾河、完顏、哲陳,棟鄂五大部及其所屬各城先後統一。繼之將長白山的訥殷、珠舍裏、鴨綠江三部征服。萬曆十五年(1587年),在虎攔哈達山下“築城三層,啟建樓台”。當年六月二十四日,宣布“定國政,凡作亂、盜竊、欺詐悉行禁止”。並宣布國家婚姻大法等一係列法律,開始依法治國,形成初具規模的奴隸製國家。這時,他堅持同明朝通好,照常進貢,通商貿易,關心人民疾苦,致“民心大悅”,出現“民殷國富”形勢。萬曆三十一年(1603年),為適應“國勢日盛”的發展需要,他將首都遷往更開闊的赫圖阿拉城。

(二)征服東海各部

努爾哈赤胸懷大誌,頗有進取精神。他不滿足已取得的成就,遷都赫圖阿拉後,開始向東海各部進軍。萬曆三十七年(1609年),他派大將扈爾漢等征服東海兀吉部的胡葉路。第二年,派大將額亦都征服綏芬路、雅蘭路、納木都魯路、寧古塔路。第三年,派兒子阿巴泰,大將費英東等征服烏爾固辰、木棱路;大將何和理、額亦都、達爾漢等征服胡爾哈部紮庫塔城,並向黑龍江中下遊用兵,直到天命二年(1617年,萬曆四十五年)征服庫頁島,將東海,即包括今天的烏蘇裏江沿岸,黑龍江中下遊大部分地區,都納入他兵威之下。

(三)吞並海西四部

對於努爾哈赤來說,征服東海各部主要是奪取資源、人口,從物資和人力方麵充實自己的實力。然而,哈達、輝發、烏拉、葉赫等部都是與他不相上下的部落;占據通向東海和黑龍江的貿易通道。欲控製整個東北貂、參等物資來源,並用以同明朝馬市貿易,這四大部落即“海西扈倫四部”成為他的最大障礙。扈倫四部的酋長都是女真社會有曆史傳統,比較強盛的大家族中的人,他們看到無名的努爾哈赤領導的部落飛速崛起,很不服氣,便聯合起來,想把它掐死在搖籃裏。於是,葉赫部那林布祿、布齋,烏拉部布占泰,輝發部拜音達理,哈達部猛格布祿等各部貝勒,聯合蒙古科爾沁部翁阿岱、莽古思、明安貝勒及珠舍裏、訥殷、錫伯、掛勒查共9部,大兵3萬,於萬曆二十一年(1593年)九月,分三路向建州進攻。結果在古勒山一戰,被建州兵打得慘敗。布齋戰死,布占泰被俘,其他頭目帶領殘兵敗將落荒而逃。

古勒山戰後,盡管扈倫四部被迫與建州部講和,但努爾哈赤統一女真各部的誌向沒有改變。萬曆二十七年(1599年)九月,出兵消滅哈達部。萬曆三十五年(1607年)九月,滅亡輝發部。萬曆四十一年(1613年),吞並烏拉部。天命元年(1616年,萬曆四十四年)他自稱撫育列國英明汗,在赫圖阿拉城建立大金國,史稱“後金”,是為“天命元年”。天命四年(1619年,萬曆四十七年)八月,消滅葉赫部,將女真社會全部統一。他驕傲地宣布:“滿洲國自東海至遼邊,北自蒙古嫩江,南至朝鮮鴨綠江,同一語音者俱征服,是年諸部始合為一。”

(四)對明王朝開戰

明朝政府對女真各部實行分而治之政策,各部首領都是明朝任命的都督等,通過衛、所製進行管理。努爾哈赤的統一戰爭,對明朝政府是公開挑戰。明朝邊官進行過一係列幹涉。天命四年(1619年,萬曆四十七年)初,發動著名的薩爾滸大戰,四路出兵圍攻赫圖阿拉。結果被努爾哈赤指揮的八旗兵各個擊破。天命三年(1618年,萬曆四十六年),努爾哈赤以“七大恨”為號召,公開向明朝宣戰,當年四月十五日,率兵占領明朝邊疆重鎮撫順城,七月攻克清河城。第二年六月占領開原城,七月奪取鐵嶺城。由於戰爭不斷向明朝遼東腹地推進,為減輕調兵遣將辛勞,天命四年(1619年,萬曆四十七年)六月,他遷都界凡城。天命五年(1620年,萬曆四十八年)十月,遷都薩爾滸城。天命六年(1621年,天啟元年)三月,一舉攻占明朝關外重鎮沈陽、遼陽城。並遷都遼陽,建築東京城定居。天命十年(1625年,天啟五年),遷都沈陽,後改稱盛京城。

努爾哈赤占領遼沈後,由於奉行民族壓迫政策,推行剃發令,遭到廣大漢族人民反抗,民族矛盾尖銳化。在對遼南金州、複州、海州和蓋州進行血腥鎮壓的同時,他於天命七年(1622年)率兵渡過遼河占領遼西重鎮廣寧城。天命十一年(1626年,天啟六年)正月,帶領13萬大軍進攻寧遠城,遭到明朝督師袁崇煥守軍的堅決抵抗,以失敗而告終。盡管當年四月他派遣二貝勒阿敏、四貝勒皇太極等出征巴林部取勝,但他一生的戰爭事業至此已畫上句號。

二、相煎何太急努爾哈赤兄弟、父子相殘,發端於萬曆二十六年(1598年),征服東海和哈達部前後。弟弟舒爾哈齊、長子褚英都在內訌中被幽禁處死。

(一)兄弟之爭

努爾哈赤起兵初期,舒爾哈齊是得力助手,他英勇多謀。十餘年後,兄弟分歧逐漸加深。主要表現在兩個重大問題上:其一,對外戰爭問題。努爾哈赤起兵目的是征服女真各部,統一東北,進而對明朝開戰,如前金一樣,入主中原。舒爾哈齊想平定建州本部後,各自守土。所以,對征服東海、哈達部表現消極。他滿足於明朝封賜給他的都督職務,號稱“三都督”。其二,權力之爭。隨著統一戰爭發展,兄弟權力衝突日趨嚴重。征服哈達部後,建州將全國分成三族,分配從哈達掠來的明朝敕書,大部分被努爾哈赤及其子褚英(20歲)、代善(18歲)領有。舒爾哈齊及其子所得很少;努爾哈赤部下將領150人,舒爾哈齊隻有40人;兄弟相爭日漸明顯,招待外來使者,兄殺幾頭豬,弟必以相同數量招待;外使貢物,弟弟要求使者“不要高下於我兄弟”,希望數量相同。最後,弟竟與兄長分城而居。萬曆三十九年(1611年)八月十九日,舒爾哈齊在被幽禁中死亡。享年48歲。

(二)褚英失位

舒爾哈齊死後,努爾哈赤仿照漢人習俗,實行長子繼承製,立長子褚英為嗣,繼承汗位。從萬曆八年(1580年)至天命五年(1620年,萬曆四十八年)的40年中,他共生了16個兒子。長子褚英(1580年生)、次子代善(1583年生)、三子阿拜(1585年八月十五日生)、四子湯古代(1585年十一月初四生)、五子莽古爾泰(1587年生)、六子塔拜(1589年二月十八日生)、七子阿巴泰(1589年六月十六日生)、八子皇太極(1592年十月二十五日生)、九子巴布泰(1592年十一月初十日生)、十子德格類(1596年十一月十三日生)、十一子巴布海(1596年十一月二十八日生)、十二子阿濟格(1605年生)、十三子賴幕布(1611年生)、十四子多爾袞(1612年十月二十五日生)、十五子多鐸(1614年生)、十六子費揚古(1620年生)。其中長子褚英和次子代善是元妃佟佳氏所生,承繼汗位由長子褚英首先列名,理所當然。

褚英英勇善戰,曾因戰功被賜封為洪巴圖魯和阿爾哈圖圖門稱號,是勇敢、有謀略之意。努爾哈赤根據長子繼承製,決定將國中一半的人口賜給褚英和次子代善,即每人名下各5000戶,並“牧群八百、銀一萬兩,敕書八十道”。令長子褚英執掌國政,代善輔佐,故有令“二子執政”之說。按努爾哈赤的想法,兩位長子多分財產,其他諸弟少分,一旦諸弟有難,便於向兄長求助,而兄長有難,將不便求助於弟,故如此安排。

褚英在三個問題上同父親有嚴重分歧:其一,同情叔父舒爾哈齊,不讚成置叔父於死地。其二,脅迫代善、莽古爾泰、皇太極、德格類等“發誓”:聽兄的話,不許“將我之所言告於父汗”,並威脅五大臣費英東、額亦都、何和理、扈爾漢、安費揚古服從自己,否則汗父故後將誅殺之,致使“彼此不睦”。其三,四兄弟、五大臣告發他之後,憎恨其父,詛咒父親出兵烏拉部失敗等。努爾哈赤認為長子“不可置信”,以其“心胸狹窄”,無治國胸襟,與他所希望的“秉公治國”背道而馳。於是,於萬曆四十一年(1613年)三月二十六日,將其幽禁。萬曆四十三年(1615年)閏八月,以罪伏誅。

褚英失政後,努爾哈赤仍以長子繼承製安排嗣位人選,令次子代善代政。李朝使者反映說:努爾哈赤死後,代善“必代其父,胡中皆稱其寬柔,能得眾心”。

三、暴風雨中降生多爾袞降生在建州本部統一之後,大軍征服東海三部與扈倫四部的炙熱年代。他還在娘胎裏蠕動時,姥姥的烏拉部已遭到父親的大軍攻擊,失掉6城;剛降生5個月,姥姥和舅舅已無家可歸,部落被父親兼並。可見,他是在戰爭的暴風雨中降生。

多爾袞的生母叫做阿巴亥,姓烏拉那拉氏。阿巴亥是女真烏拉部首領滿泰的女兒,布占泰的侄女,生於明朝萬曆十八年(1590)。

說起阿巴亥與努爾哈赤的姻緣,還真是極富戲劇性。明朝末年,東北地區女真各部先後崛起,互相誰也不服氣誰,經常為了擴張領土和爭奪勢力範圍而打仗。海西女真的烏拉部地廣人眾、兵強馬壯,勢力尤為強大,與努爾哈赤勢不兩立。在萬曆二十一年(1593)的時候,葉赫、烏拉等九部聯合進攻建州,憑借著3萬之眾妄圖攻打努爾哈赤的根據地——赫圖阿拉,企圖把剛剛興起的建州扼殺在搖籃之中。結果沒想到,被英勇善戰的努爾哈赤打得大敗,九部皆元氣大傷。烏拉部的首領布占泰被俘,三年後才被釋放。就因為這一仗,布占泰嚐到了努爾哈赤的厲害,從此不敢再與建州作對。

萬曆二十九年(1601)十一月,努爾哈赤毫不費力地滅了哈達部。軍事上有個術語叫做——唇亡齒寒,哈達部的滅亡,使布占泰心驚肉跳。他深知努爾哈赤雄心勃勃,早有吞並各部的野心,為保住烏拉部落,他決定將兄長滿泰那剛12歲的女兒阿巴亥嫁給努爾哈赤為妻。通過和親的方式保住部落其他人的性命。

幼小的阿巴亥不僅長得漂亮,身材優美,而且是部落中少有的非常聰明伶俐的女孩。她生來一雙又黑又大的眼睛,裏麵總像是藏著很多心事。動蕩的年代,女孩子的前途和性命是自己無法控製的。特別是漂亮又聰明的女孩子,往往會成為政治的犧牲品。問題在於,如果真的能夠通過通婚的方式保住一個部落老老小小的性命,多爾袞的母親阿巴亥是非常願意的。

於是,明朝萬曆二十九年(1601)十一月,布占泰親自送阿巴亥到建州,與努爾哈赤成婚。當時的努爾哈赤已經43歲了,在阿巴亥之前,已經有了六七位妻妾。這位來自烏拉部的稚嫩公主,擺在她麵前的問題是:既要博得汗夫努爾哈赤的歡心,又要周旋於他那眾多的妻妾之間,難度可想而知。然而,多爾袞的母親阿巴亥是一位非同一般的少女,不僅外表儀態萬方、楚楚動人,而且小小年紀就有豐富的內涵,天性穎悟、禮數周到,言談笑語之間,無不令人心悅誠服。43歲的努爾哈赤對這位善解人意的妃子,愛如掌上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