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聯米-28“浩劫”武裝直升機
米-28是蘇聯米裏設計局研製的單旋翼專用武裝直升機,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給予綽號“浩劫”。同米-24相比,米-28具有突出的優越性。
首先,米-28的任務專門化,隻承擔作戰任務,即攻擊敵方地麵裝甲目標,對己方地麵部隊進行火力支援等,不再負責運送兵員,中部截麵縮小,雷達反射截麵積也隨之減小,所以有利於降低被敵方雷達探測到的概率,提高戰場生存性。
同時,空機重量也減小了,這又有助於提高飛行性能。主要用於攻擊坦克、近距空中支援攻擊機和直升機,攔截低空飛行的巡航導彈,攻擊地麵活動目標和進行戰場偵察。
1976年開始研製,1982年11月第一架原型機首次試飛,1987年開始投入使用。1994年的最新型米-28N最重要的就是增加了能保證在夜間和惡劣氣象條件下作戰的各種設備,從而使米-28N成為全天候作戰直升機。
米-28N旋翼軸上方,裝有能自由轉動的錘狀整流罩,裏麵裝有毫米波火控雷達。這種雷達不僅具有探測和火力控製的功能,而且還可以作為導航輔助裝置使用。所配備的夜視鏡以人們習慣的方式提供信息,使用方便。
此外還裝有微光電視、激光測距儀、頭盔目標指示器、全球定位係統等,對觀察、識別、跟蹤目標和導航都大有幫助。利用地球物理場進行極值曲線導航的高精度導航係統,能可靠地引導直升機飛行;地形跟蹤係統能保證直升機在複雜地形上空,以10至15米的高度貼地飛行,能及時規避危險的障礙物。
其次,米-28N還增大了所裝發動機的功率。米-28直升機基本型的發動機,單台額定功率為1640千瓦,而米-28N則采用了兩台功率更大的TB3-117BM渦軸發動機,單台額定功率為1864千瓦。為此,還為其設計了效率更好的BP-29主減速器。它其他方麵與米-28基本型相同,性能也基本不變。
總體布局
5片槳葉的半剛性鉸接式旋翼,槳葉用碳纖維纏繞梁和蜂窩複合材料夾層結構蒙皮製成,前緣附有鈦防蝕帶,後緣有金屬調整片。機身中部裝有懸臂梁式短翼,展弦比較小,前緣後掠。
兩片槳葉的尾槳安裝在垂直安定麵的右邊。不可收放的後三點式起落架。縱列式前後駕駛艙布局,座椅采用了能吸收撞擊能量的座椅,座椅兩側和後方均裝有防護裝甲風擋檔和座艙之間的隔板均采用防彈玻璃。
動力裝置
兩台伊索托夫設計局的TB3-117渦輪軸發動機裝在每側短翼翼根上方,最大功率2×1640千瓦。發動機還裝有向上轉折的尾噴管,進氣口裝有導流板,以避免砂石、灰塵和外來物吸入發動機。
武器
機頭下方炮塔內裝有一門口徑為30毫米的機炮,其活動方位角為110度;機身兩側短翼翼下掛架,可攜帶16枚AS-14反坦克導彈,射程為800至6000米,短翼翼尖可掛兩枚空對空或空對地導彈。
主要機載設備
自動導航係統,晝夜目視係統,火控係統,誘騙係統和幹擾係統,紅外抑製係統。
尺寸數據
旋翼直經1720米,尾槳直徑384米,短翼翼展64米,機長1685米,機身長143米,機身寬175米,機高481米。
重量數據
空重7000千克,最大起飛重量11400千克。
性能數據
最大平飛速度305公裏/小時,最大巡航速度265公裏/小時,巡航速度250公裏/小時,旋翼轉速242轉/分,槳尖速度216米/秒,最大爬升率18米/秒,實用升限5800米,懸停高度3600米,作戰半徑240公裏,航程470公裏,續航時間2小時,極限過載係數+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