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解決分株(1 / 2)

後山的問題交給村支書解決了,但是還有個更重要的問題,就是鐵皮石斛的分株。

這關係到規模種植鐵皮石斛的關鍵,如果解決不了分株問題,這一切都是白搭。

對此,唐小天也很是苦惱。

網絡上的方法有很多種,但是存活率都達不到唐小天心中的標準。對此,唐小天是一愁未展。

離開村支書家,唐永福又往自己地裏走去,他的活還沒幹完。

和父親分手後,唐小天又回到了後山,找了個沒人的地,進入了空間。

空間裏已經不再是單調的黑色為基色了,昨天播下的菜種,幾乎都發芽了,有幾株都已經有5厘米左右了。長勢甚好。

看著遍地嫩綠,唐小天好像抓住了什麼。空間裏的時間流速應該是和外界是一樣的,但是空間裏的植物生長的比外界要快很多倍。

這些肯定都是有原因的,抓起一把黑土,放在鼻尖嗅了嗅,沒有感覺到異常,就和外界的泥土一樣。

沒有化驗儀器,如果有化驗儀器的話,唐小天肯定會拿去化驗,看看這黑土地的主要成分是什麼。

然後又來到水潭邊,猶記得第一次喝到這水潭水的時候的清甜,唐小天記憶猶新。

“對了,水!肯定和這水有關。”

唐小天一拍大腿,高興的跳了起來。

如果真的是水的問題,那麼唐小天就有希望解決鐵皮石斛分株問題了。

想到這裏,唐小天迫不及待的找來昨天買的水壺,在水潭裏打了一壺水帶出空間。

雖然知道這水有可能提高鐵皮石斛的存活率,但是唐小天並沒有忘乎所以,就將所有的鐵皮石斛進行分株,而是在這些鐵皮石斛裏找了一叢長勢最好的。

小心翼翼的將鐵皮石斛的根須從青苔上麵分離,又輕輕的將鐵皮石斛一分為二。

這叢鐵皮石斛應該有2年份了,粗的都有辦公分左右了,唐小天數了下,這一叢一共有多大8株。

為了保險起見,唐小天把它們分成4株為一叢。

細心的將根須分開,但是再怎麼細心,唐小天還是弄斷了好幾跟根須。

這也是為什麼野生鐵皮石斛分株困難的原因,因為鐵皮石斛都是一叢一叢的,長到1-2年可以進行分株,而當它們長成一叢時,根須自然會牽扯在一起。

正常的分株都會講根須弄斷,最後再栽種的時候,存活率就十分底了。

看著光禿禿的山頭,唐小天最後還是決定將分株出來的鐵皮石斛附在樹上種植。

之所以選擇附在樹上種植也是有講究的,因為附在樹上種植的話,鐵皮石斛的根須牢牢的纏在樹皮上,樹皮中的水份能夠供鐵皮石斛吸收。

(給大家普及下鐵皮石斛的種植,鐵皮石斛為氣根生、蘭科類草本植物,屬於無土栽培。人工種植的鐵皮石斛都是栽種在基質中,基質的成分大多為:小石子,鬆樹皮碎末,鋸末,發酵的牛羊糞等。)

用邊上的雜草編製了根草繩,小心翼翼的將兩叢剛剛分株出來的鐵皮石斛的根莖綁在旁邊的老樟樹北邊的樹幹上,拿空間水澆透根須。之所以是在北邊,而不是南邊,是因為鐵皮石斛喜半陰半陽的環境,華夏地處北半球,樹木的北邊屬於背陽區,日照的時間要比朝南的一般要少很多。

種植在樹杆的北邊,可以防止鐵皮石斛的根須被曬的過去幹燥。

這樣就算是分株完畢了,不過能不能存活下來,還需要觀察幾天了。剩下的空間水也不浪費,將發現的鐵皮石斛都挨個的澆了一遍水。

將空水壺丟進空間,唐小天又無所事事了。不過看到光禿禿的山頭,如果想要在這樣的環境大規模的附樹栽種鐵皮石斛,唐小天還需要解決山上的泥土問題。

想到這裏,唐小天就想到將空間裏的黑土給弄出來,不過想到空間裏隻有那麼大的麵積,最後隻能作罷。

回到家中,找到一輛獨輪鬥車,他需要給後山鋪上一層泥土。如果隻是光禿禿的石頭嶺的話,日照時間太長,容易將鐵皮石斛給曬死。這也許就是山上隻有大概500株鐵皮石斛的原因。

在後山找到的鐵皮石斛都是生長在比較陰暗的石頭縫中,而且都是背光區。

拉土上去,然後種上樹,就可以防止拉上去的泥土又被雨水衝刷下來了。

這將是一個非常巨大的工程,好在唐小天也不是很著急,每天弄點上去就是了。

至於取泥的地方,唐小天也是想好了的,就是進村的那條泥濘的小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