艦艇基礎科技知識 從木製戰船到鐵甲艦
古往今來,人們總是把最先進的發明和最優良的材料投人到武器的製造當中去。戰爭檢驗著這些武器的性能,同時也不斷刺激人們去從事新的發明和創造。海戰和戰船的關係正是如此。
在西方,距今3000多年前,生活在地中海沿岸的腓尼基人,在大規模的海上貿易和征戰中,發明了最早的海上戰船,這種戰船有兩層劃槳手,並備有輔助風帆。
腓尼基人還發明和製造了第一艘帶有撞角船首的戰船,可以在海戰中衝撞敵人的船隻。當時,發生在地中海和愛琴海上的海戰,主要依靠人力劃槳木船。腓尼基人發明的包角戰船被希臘人學了去,雅典人製造了3層高的槳帆戰船,船首有一個3米長的金屬撞角,像一根巨刺,在海戰中可以將敵人的船攔腰撞傷。
當時的海戰,主要靠接舷戰,就是戰船上載著受過海戰訓練的士兵,先用包裹著鐵甲的船頭將敵船撞傷,然後水兵用鐵鉤等兵器鉤住敵人的戰船船舷,手持利刃的土兵迅速跳到敵船上展開白刃格鬥,直到把敵人趕盡殺絕,奪取對方的戰船為止。
公元前256年,羅馬帝國約330艘艦船組成的龐大艦隊出征非洲,在西西裏附近的海域,與由350艘艦船組成的迦太基艦隊展開了激烈的戰鬥。羅馬艦隊以“V”字形布陣,迦太基艦隊則排成一字形的橫寬隊形,在海戰中,羅馬艦隊采取慣用的接舷戰術,取得了擊沉敵船30艘,俘獲64艘的輝煌戰績。
到了16世紀,火炮開始在掛滿風帆的戰船上應用,揭開了熱兵器在海戰中大顯神威的曆史,船與船之間的戰鬥也因為火炮的使用而拉開了戰鬥的距離。
此後300多年的海戰中,作戰形式都是以風為動力的帆船遠遠地擺開陣式,舷側對舷側地用炮打個你死我活。隨著工業革命的到來,蒸汽機、螺旋槳、鐵甲、開花彈、旋轉炮塔迅速在戰船上出現和應用。木製戰船發展成為用鋼鐵作裝甲的鐵甲艦,1860年英國建造了世界上第一艘鐵殼裝甲艦“勇土”號,標誌著鋼鐵戰艦時代的到來。
20世紀初,世界進入大艦巨炮時代,各海上大國競相建造超過萬噸以上的巨型戰列艦。但很快,由於潛艇和飛機對艦攻擊能力的迅速增強,魚雷和空投炸彈成了戰列艦的克星。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時,潛艇和航空母艦取得了真正的海上霸主地位。
在人類兩三千年的海戰中,戰船上的主要武器和作戰方式,是船上的士兵手持刀劍,在與敵船接觸進攻時,跳到敵船上去肉搏廝殺,以決勝負。
1~6世紀,由中國人發明的火藥傳入歐洲,好戰的西方各國迅速發明了可用火藥發射彈藥的火炮,並很快用於海戰。
首先是意大利的威尼斯製造了一種名為加裏的戰船。這種船的船首安裝了5~8門火炮,用於攻擊敵船上的人員。加裏戰船長約45米,最寬處6米,由54支槳推進,每邊各27支,每支槳由3~4名槳手劃動,全船共有400人左右。
1571年的雷班托海戰,是古希臘羅馬木製戰船的最後一次大規模海戰。這次戰役是以羅馬教皇為首的基督教聯盟國家與異教徒土耳其帝國之間的決戰,雙方軍艦的船首都裝上了前所未有的大炮。
使基督教國家奪得勝利的是6艘威尼斯三桅加裏亞斯大型裝帆戰船。這是一種半槳半帆式推進的重型戰船,每艘船上裝有30~50門大炮。土耳其艦隊的戰船員也裝有火炮,但火力較小,在對方艦隊的猛烈攻擊下,陷人一片混亂之中,木船在火炮轟擊下紛紛起火,土兵大批落水。
土耳其戰船很快一艘一艘地沉入大海之中。土耳基艦隊損失了150艘戰船,2500名土兵戰死,5000名土兵被俘。這一仗給歐洲帶來了很大的變化,人們發現,自薩拉米斯海戰以來的2000年間,一直統治著海洋的古希臘、古羅馬的沒有火炮的木製戰船已經過時了,裝備了舷側火炮的新型戰船已經登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