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件事是喜事,茂國的大皇子娶妃了,娶的是他青梅竹馬的小媳婦,丞相的嫡長女孫筱筱。兩人可稱得上是天造地設的一雙佳偶,大皇子溫潤如玉,是皇後嫡出,又是長子,嫡長子的身份,讓他天生就高其他皇子一等,更別提皇後一直寵冠後宮,地位穩固,無人可動搖了。孫筱筱知書識禮,是丞相的掌上明珠,又和大皇子有竹馬之誼,頗得帝後喜愛,嫁給大皇子為正妃,是最合適不過。
帝後對大皇子的婚事十分上心,據說大婚當日那是十裏紅妝,灼傷人眼,平日裏最是君子端方的大皇子樂得跟二傻子似的,叫人看了都好笑,就是可惜沒能看到新娘子的真麵目,但想也知道那會是怎樣的嬌羞。大皇子成功抱得美人歸,是成全了一段佳話,但也讓京都的一些勢力坐不住了,大皇子娶的是丞相的嫡長女,這就等於是把丞相一黨的勢力劃到了自己的勢力範圍,地位不可同日而語。
且看帝後的態度,怕是大婚後不久,就要冊立太子了,這大皇子和大皇子妃很快便要換個身份,成為太子和太子妃。這叫其他皇子黨派如何坐得住?有人沉不住氣的出手了,卻被大皇子識破,反手將這人的勢力連根拔起,半點不留情。
這便是京都發生的第二件大事了,祖上曾出過一位追隨開國皇帝出生入死的神威大將軍的永樂王府遭到了毀滅性的打擊。永樂王府世子意圖栽贓嫁禍大皇子,為此不惜竊取了一批賑災物資,致使三縣百姓在洪災之後因得不到及時的援助而病死餓死,引得帝王雷霆大怒,一旨發下,直接削了永樂王的王位,降為侯,貶永樂王世子為庶人,流放荒北,遇赦不赦,終其一生都不得踏入京都半步。
其餘黨羽死的死,殘的殘,流放的流放,貶官的貶官,一眨眼,曾如日中天的永樂王府就這麼敗落了,隻剩一個空殼子侯府,永樂王被不孝子氣得直接癱瘓了,再也不管他的死活。而永樂王世子在被押送流放的過程中,不幸染上風寒,在某一日高熱不退,病死了,但究竟是病死的還是被人滅口,那就不得而知了。
這第三件事,卻還是和大皇子有關,永樂王府敗落後,也不知大皇子怎麼弄的,竟激怒了中宣帝,據說當時整個大殿都顫抖了,無法承受帝王之怒。大皇子也因觸犯君父,被罰跪在大殿前,整整跪了兩天兩夜,皇後脫簪請罪也沒能平息帝王的怒火,還是大皇子最後發熱暈過去了,這事才算告一段落。大皇子素來受寵,究竟是發生了什麼事,竟讓中宣帝這般動怒,甚至還動手打了大皇子?
這事叫人百思不得其解,卻也叫一些人鬆了口氣,看來,立太子的事黃了。
隻有大皇子和中宣帝知道這是為了什麼,他們父子之間也出現了一道裂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