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三章 劉繇(2 / 3)

生平

劉繇是漢朝皇室的遠親(齊悼惠王劉肥之孫牟平侯劉渫的後代),根據三國誌與資治通鑒資料顯示,劉繇是東萊郡牟平(今山東省濰坊市一帶)人,在他19歲時因為堂叔劉韙被盜匪所劫持為人質,劉繇為搭救其堂叔,結集十多人混進賊窩,趁隙將盜匪頭目斬首成功救出堂叔後而出名。由於其表現深受鄉民愛戴,因而推舉劉繇官拜郎中。

當官之後的劉繇由於鐵麵清廉而深受好評,甚至當時的鄉親之間亦流傳隻要能得到劉岱(繇的親兄長)與劉繇,就等同得到了龍與麒麟一樣。也因為這些功績深得當時朝廷重視,於是命劉繇接任由於前任太守死亡而空缺的揚州刺史。為了統領揚州,而定壽春為根據地,但當時政局混亂,淮南一帶已是袁術的勢力範圍,於是劉繇隻好撤到曲阿(今江蘇省丹陽市)。

當時曲阿為孫策的表叔吳景的勢力,由於吳景與袁術關係不錯,所以與孫策的表兄孫賁一起彈壓劉繇,將劉繇趕走。之後袁術自命揚州刺史,並且與吳景、孫賁合攻張英、樊能。196年劉繇命張英、樊能與東渡而來的孫策軍對抗,但是不敵孫策的大軍而敗。之後劉繇率領同鄉的太史慈與孫策對抗,但也因中計而大敗,太史慈被孫策俘虜轉投靠孫策。

大敗之後的劉繇接受許劭的建議逃到豫章(今江西省南昌縣一帶)投靠劉表,但當時豫章太守周術因病而死之後,太守之位懸空,以劉表的後援來說理應以諸葛玄(諸葛亮、諸葛瑾之叔父)成為太守,但是漢室朝廷卻命朱皓(朱俊之子)為太守,導致為爭奪豫章太守而有多次衝突,劉繇後來出兵協助朱皓當上太守,將諸葛玄趕回襄陽劉表身邊。

197年左右劉繇因病而死,享年42歲。孫策得知劉繇逝去的消息後親自趕到豫章,將他慎重的葬到其故鄉東萊郡牟平,並且帶回其遺孤。後世人認為這是因為劉繇是漢皇族的人,為攏絡其勢力而故意這樣做,但也有些人認為這是因為劉繇生前因為清廉而有威望所致,不過這部份實際的原因並無文獻記載。

主要事跡:

曲阿之戰

東漢獻帝興平二年(195年),在孫策平江東之戰中,折衝校尉孫策奪取揚州刺史劉繇根據地曲阿的作戰。興平元年,劉繇受命為揚州刺史,因右將軍袁術占據州治壽春,遂渡江治曲阿(今江蘇丹陽),出兵擊敗孫策舅父丹陽太守吳景及孫策從兄丹陽都尉孫賁,二人退至曆陽(今安徽和縣)。劉繇命部將樊能等屯橫江(今安徽和縣東南),張英屯當利(今安徽和縣東),以防袁術軍。孫策投寄袁術籬下,屢立戰功,卻不受重用。是年,原孫堅部將朱治建議孫策脫離袁術,返回江東故鄉,創建基業。此時,袁術派吳景、惠衢率軍攻張英等未克,孫策遂趁機要求助吳景平定江東。袁術許之,向朝廷請封孫策為折衝校尉。孫策率步兵千餘人、騎兵數十人,由壽春(今安徽壽縣)南下,沿途招兵買馬,進抵曆陽時,部隊已增至五、六幹人。孫策好友周瑜在其從父丹陽太守周尚支持下,率軍及攜帶大批糧秣來曆陽迎接孫策,實力大增。孫策英勇善戰,又知人善任,治軍嚴明,深得民眾擁護,遂率軍進攻橫江、當利,首戰克捷,乘勝渡長江南下,軍鋒所向,無往不勝。

曲阿於是,孫策首先集中兵力,攻取揚州刺史劉繇屯積糧秣和軍械的牛渚山(又名采石山,今安徽當塗北),攻克彭城國相薛禮駐守的秣陵城(今江蘇江寧秣陵關),擊敗駐守秣陵城南的下邳國相笮融。隨即揮師進擊劉繇部將駐守的梅陵(今江蘇南京雨花台)、湖熟(今江蘇江寧湖熟鎮)、江乘(今江蘇句容北),先後攻克並殲滅了劉繇布防在曲阿外圍的守軍,迫使劉繇率兵出城決戰。孫策趁勢猛攻,劉繇大敗,逃往丹徒(今江蘇鎮江東)。孫策占領曲阿,慰勞嘉獎將士,頒布政令,安撫地方民心,前來歸附和應征的人,從四麵八方接踵而至,孫策很快集結到2萬餘人,戰馬1000餘匹,聲威震動江東。

所犯錯失

劉繇手下群英有張英、樊能、笮融、薛禮與太史慈等,都算是當時的名人菁英,但是最終劉繇依然慘敗在孫策之下,後世參考文獻研判其主因大多數都是敗於戰力的分散。劉繇一方麵想要利用張英、樊能等當地勢力,另一方麵又借重於笮融的佛教勢力,並且輕忽了太史慈的能力,這些都是導致他輸給孫策的主要原因。

根據正史中記載,劉繇與孫策之間大大小小約有九場戰役,大多數戰役的敗因都是判斷錯誤。而所有戰役之中,劉繇有親自參予的隻有最後一場的曲阿攻防戰,也是因為在曲阿戰役之前誤判了周瑜佯攻之計,所以導致最終的失敗。

劉繇 -《三國誌》記載

劉繇字正禮,東萊牟平人也。齊孝王少子封牟平侯,子孫家焉。繇伯父寵,為漢太尉。續漢書曰:繇祖父本,師受經傳,博學群書,號為通儒。舉賢良方正,為般長,卒官。寵字祖榮,受父業,以經明行修,舉孝廉,光祿(大夫)察四行,除東平陵令。視事數年,以母病棄官,百姓士民攀輿拒輪,充塞道路,車不得前,乃止亭,輕服潛遁,歸脩供養。後辟大將軍府,稍遷會稽太守,正身率下,郡中大治。徵入為將作大匠。山陰縣民去治數十裏有若邪中在山穀間,五六老翁年皆七八十,聞寵遷,相率共送寵,人齎百錢。寵見,勞來曰:“父老何乃自苦遠來!”皆對曰:“山穀鄙老,生未嚐至郡縣。他時吏發求不去,民間或夜不絕狗吠,竟夕民不得安。自明府下車以來,狗不夜吠,吏稀至民間,年老遭值聖化,今聞當見棄去,故戮力來送。”寵謝之,為選受一大錢,故會稽號寵為取一錢太守。其清如是。寵前後曆二郡,八居九列,四登三事。家不藏賄,無重寶器,恒菲飲食,薄衣服,弊車羸馬,號為窶陋。三去相位,輒歸本土。往來京師,常下道脫驂過,人莫知焉。寵嚐欲止亭,亭吏止之曰:“整頓傳舍,以待劉公,不可得止。”寵因過去。其廉儉皆此類也。以老病卒於家。繇兄岱,字公山,曆位侍中,兗州刺吏。續漢書曰:繇父輿,一名方,山陽太守。岱、繇皆有雋才。英雄記稱岱孝悌仁恕,以虛己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