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萬六千兩白銀有多重?王庚的答案是半噸。清代1斤等於16兩,所以有半斤八兩的說法。一萬六千兩白銀就是1000斤白銀,清代一斤大約等於500克,這1000斤換算成公製就是大約半噸了。至於究竟跟半噸相比有多大差別,王庚實在鬧不清,這要涉及到銀子的成色,計量的誤差等等眾多因素。實際上,這個時代的外國人來中國做生意的時候遇到這種情況也是一個頭兩個大,最終創造出了海關兩這個實際運用中根本不存在的一個虛擬計量單位作為記賬貨幣單位。
帶著半噸重的銀子用馬車運輸自然很不方便,王庚選擇了水路。順流之下,到上海很方便,也比較安全,不到一上午的時間,王庚就趕到了上海縣城附近。今天已經是公曆1853年9月1日,曆史上9月5日這一天劉麗川在上海縣城發動起義。摸不準自己的到來對曆史究竟有多大的改變,不知道劉麗川的起義會在哪一天,所以王庚壓根就沒準備去上海縣城,萬一正好趕上起義,動亂中出個什麼差錯可就後悔莫及了。王庚在河邊安排好警戒後,就帶著兩個護糧團的士兵直接去了上海縣城附近的租界區。
這時候的上海租界就在上海縣城旁邊,比起縣城來顯得十分荒涼,租界裏除了英法美等國的使館洋行,基本沒什麼別的建築,即便是來東方冒險的外國地痞流氓也不願意呆在租界,而是選擇住在更繁華的上海縣城。這時候的租界不過是洋人在上海的一塊落腳地,洋人在租界中也沒有多少額外全力,包括行政管理權、警察和司法權還有地皮都還是屬於“大清帝國”,王庚隨手賞了租界執勤的士兵一小塊碎銀子,就輕鬆進入了租界裏麵。
租界並不大,沒花多長時間,王庚就逛了個遍,一共找到大大小小十幾個洋行,王庚把他們全部記到自己攜帶的小本子上後,王庚選擇了美國的旗昌洋行作為自己的第一個目標率先走了進去。
之所以選擇旗昌洋行是因為王庚帶著的筆記本電腦上記載著的一件事吸引了王庚的注意:1853年,美國旗昌洋行商人兼駐滬副領事坎寧漢(Curningham,Edward)將一艘輪船和大批美國槍械彈藥賣給太平軍,未料被清軍偵知,結果在上海引起輿論大嘩。這種做生意沒有一點底線的美國佬十分合王庚的胃口,稍微一想王庚就明白了,這些白皮豬連鴉片都賣,做起生意來能有什麼底線?隻要肯出錢,隻怕他們連自己的老媽都肯賣!
旗昌洋行門口悠閑地站了兩個美國衛兵,王庚用英語打個招呼後直接走進旗昌洋行中,沒等王庚開口,一個正在櫃台後麵打瞌睡的夥計模樣的中國人快步迎了過來:“這位爺裏邊請,不知來鄙行做點什麼買賣?”
這位估計就是傳說中的買辦了,對於這個時代的買辦王庚沒一點好感,淡淡地自己蹩腳的美式英語說道:“我有一樁大買賣要見愛德華先生,請你通傳一下。”
這個時代隻要能會點外語大都能在洋行中混個不錯的差事,王庚的英語固然蹩腳,這些自學成才的買辦們說的也地道不到哪裏去,不然也不會有後世的洋涇浜英語。這個時代的買辦向來把自己懂一點外語的知識視作不傳之秘,利用中外溝通困難的情況兩頭哄騙,沒幾個好東西。見到王庚懂英語,這個買辦臉頓時黑了下來,知道接下來的生意沒自己多少事,一下子就沒了熱切勁,懶洋洋地說道:“愛德華先生去領事館了,這會不在,你改天再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