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戰鬥(上)(1 / 2)

預設戰場在距青浦縣城十公裏外的官道旁,附近沒有村莊,都是大片的棉花地。棉花已經采摘完畢,很多地裏的棉株都被砍完,整片田野上除了一片小樹林一覽無餘。王庚之所以選在這裏就是看中了這片樹林對視野的阻擋作用。

樹林不大,五百來人藏在裏麵會被輕易發現,王庚壓根就沒想著在樹林裏埋伏。王庚利用整片樹林做屏障,直接在樹林旁的路邊列隊,等官兵過來就正麵對決。冷兵器時代的大規模戰鬥,隊形十分重要。像電影中土匪劫鏢那樣埋伏路旁一擁而上隻適合小規模戰鬥,根本不能發揮出隊形作戰的優勢,打起來也會成為爛仗,更加倚重的是士兵的單打獨鬥能力,所以王庚一開始就放棄了這種想法。

這一仗王庚的想法就是一定要勝利,最好是完勝。所以他絞盡腦汁,做足了準備工作。這個準備工作就是王庚心目中對付官兵的大殺器,竹簽陣。這玩意看著簡單,作用卻十分明顯。美國人在越南的時候吃夠了竹簽的苦頭,解放軍打越南的時候為了防止竹簽專門給參戰部隊配發了鋼板鞋,即便這樣有時候還會受到竹簽的傷害。這個時代的鞋子普遍以草鞋和布鞋為主,竹簽的作用十分明顯。隻不過竹簽陣更適合防守作戰,用來進攻就不行了。

竹簽的長度約一尺,大部分插在地下,地上隻露出四指長,官道兩旁的棉花地裏都被插上了竹簽,為防止被人發現,靠近官道的地方竹簽上麵都用幹枯的棉花植株蓋上,插的也比較少,離官道遠的地方插的就比較多。樹林裏不適合竹槍發揮威力,有地上的落葉做掩護,竹簽更是插的密密麻麻。

為了保險,王庚在退路上也布置了竹簽陣,密密麻麻的竹簽陣裏隻留下一條彎彎曲曲的小路可以通行,其它的地方幾乎每隔一尺的距離就有一根竹簽。一旦作戰不利,護糧團就可以利用竹簽陣安全脫離戰場。

望著密密麻麻的竹簽,李察感歎地說道:“大哥真是智計百出,從未想過這竹簽可以這麼用。有了這竹簽陣,進可攻退可守,還未開戰就先贏一籌。”

王庚淡淡地說道:“算不得什麼本事,現在官兵到了哪裏?”

李察想了想說道:“這裏離縣城有十裏地,官兵到這裏至少得到中午了。到時候他們肯定餓了,咱們提前吃飽飯,加上以逸待勞,此戰必勝!”

王庚點了點頭,沒說什麼。

一直等到中午,也沒見到官兵的影子。因為馬匹缺乏,整個護糧團隻有三匹馬。兩匹馬分配給前麵跟蹤官兵的偵查員用,王庚給他們的命令是官兵距離預設戰場大約四裏地(2000米)後就撤回來。在平地上,兩千米外的大隊人馬活動已經能通過肉眼觀察到,不再需要偵查兵了。問題是已經快道中午了,也不見偵查員回來報告,這是什麼情況?難道這些官兵一上午的時間連六公裏的路也沒走到?這麼近距離的行軍又沒什麼輜重,跟郊遊差不多,速度怎麼能這麼慢?該不會出什麼意外吧?王庚決定親自去前線偵查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