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祖過後,村子裏幾個輩分較高的老人和幾個公認的明白事理的明白人留在祠堂內開會,這些人的決定最終就是全村人的意見。王庚被李察請作貴客,也留在了祠堂內。
李青山作為族中輩分最高之人,率先開口講話:“察伢子,你是不是想好了搖抗糧?”
李察點點頭說道:“不錯。交了賦稅,剩下的糧食連秋天都過不去,非變賣田地不可。我李家已經有好多家佃戶。賣了這點族田,我李家是去給黃家當佃戶還是去做流民?”
黃家莊的黃家是附近最大的地主,田畝上萬,桑林眾多,家裏還有人在縣城為吏,負責李家村收稅的稅吏就是黃家莊的黃天有。這黃天有據說在南少林練過武術,橫行鄉裏無人能管,人稱黃天霸。往年因為爭奪水源等事,李家莊和黃家莊愁怨極深,李家的破落戶寧肯跑幾十裏去租地種,也不肯給黃家當佃戶。
李察話音剛落,就有人憤憤不平的說道:“早該抗糧了!別人能抗糧,憑什麼我們不能抗糧!”
清道光二十九年(1849),知縣陳鎔抽查田房稅契,凡父子兄弟完糧冊名號不同,即以匿稅論處。吏胥借機敲詐勒索,民眾怨聲載道。1851年(鹹豐元年)嘉定知縣陳溶、馮瀚抽查田房契稅、捏征已免錢糧,激起“民怨嗷嗷”。1852年,青浦知縣餘龍光向當地農民強征1850年(道光三十年)前已豁免的賦稅。豪門大戶尚能把賦稅轉移到佃戶頭上,小宗族的自耕農紛紛破產,抗糧鬥爭此起彼伏。李家村以前還能維持,現在卻是不抗糧也不行了。
有人起了個頭,眾人就紛紛叫嚷起來。
“官府再強,總不能逼人去死,不抗糧難道都餓死不成?”
“民不跟官鬥,跟官府做對能有什麼好下場?”
“黃家已經辦起團練,怕是抗糧也抗不過去。”
這下一直吵下去當然不行,李青山站起來說道:“大家夥都別爭了,聽聽察伢子怎麼說。”
李察站起來說道:“如今世道已經亂了,長毛已經打下南京,據說快打到北京城去了。不少亂兵已經跑到嘉定縣城,我父母就是被亂兵所殺。這稅咱交不起,交了稅咱李家就完了,所以這糧我們一定得抗!所以我想起團練結寨自保。這一來為抗糧,二來為保我李家平安!”
李察他二叔李忠有剛才一直沒有說話,這時候開口問道:“咱李家怕是辦不起團練,這辦團練沒有人丁沒有錢財沒有兵器,怎麼辦的起來?就是辦起來,一旦抗糧也肯定要和黃家衝突,恐怕咱打不過黃家。”
李察說道:“單憑我李家自然不行,如果能把周圍願意抗糧的村子聯合起來,黃家又能怎樣!有道是法不責眾,隻要咱們人多,就是官府也不能把咱怎樣!去年周立春攻打縣城把縣太爺都趕走了,現在不照樣活蹦亂跳!”
眾人議論許久,最終同意了李察的意見。倒不是這些農民多麼有反抗精神,實在是被逼得沒有辦法,大家夥早就想抗糧了,現在有族長帶頭,眾人樂得從命。當天晚上,李家村就開始派人去周圍的村子搞串聯。許多村子本來就在抗糧,這下一拍即合,分散的抗糧鬥爭漸漸團結起來。一場席卷全國的風暴已經開始醞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