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一十四章那來的這許多恨和愁?(2 / 2)

"紅藕香殘玉蕈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閑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好一句"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幾乎一下感染了全埸的所有人,空氣中也仿佛彌漫著一股淡淡的愁緒。

詞句中蘊孕著一種特殊的韻律之美,設色清麗,意景交融,不僅刻畫出四周景色,而且烘托出了人的情懷,對清秋季節起了點染作用。意境清涼幽然,頗有仙風靈氣。

花開花落的傷感情愁,既是自然界現象 ,也是悲歡離合的人事象征;枕席生涼,既是肌膚間的觸覺,也是淒涼獨處的內心感受。

幽然淒美的情調,像是一個人從晝到夜的所觸之景、所生之情。“輕解羅裳,獨上蘭舟 ”,獨自水麵泛舟,愁情暗傷。再接以“雁字回時,月滿西樓”,更構成一種目斷神迷的意境。

本應是月滿時 ,上西樓,望雲中,見回雁,但卻是明月自滿,人卻未圓,雁字空回,而這一望斷天涯、神馳天外的情思和遐想,無時無刻不縈繞於心頭。

尤其是“花自飄零水自流”一句,所展示的花落水流之景,更是象征著人生、年華、情愛、離別,則給人以淒涼無奈之恨。

良久,沒有掌聲的讚賞支持,全埸上下卻是傳出一片此起彼伏唏噓,歎息聲,包括台上的慕容驚鴻也像是被這首幽然淒美的詞,觸動了心底某處的一根弦,禁不住長歎出聲。

同樣是抄襲了某人的不朽之作,卻有著不一樣的無病呻吟,牽引了無數人心底的恨愁,慕容驚鴻也不得不承認自已都深受了感染,在詞之一道的爭鋒上像是又輸了一籌。

在接下來的詩,畫比試中,慕容驚鴻顯示出不凡的文道底蘊,才華橫溢的將陸隨風壓了下去,奪回了失去的優勢,或許是陸隨風刻意為之,也未可知?

雙方在之前的爭鋒中,皆是兩勝兩負的戰績,似乎又一下回到起點,剩下的最後一項文道之戰是"書法",彼此都不會再有所保留,尤其是慕容驚鴻一臉神氣飛掦,在書法一道上像是顯得底氣十足,在書法界年輕輩那是絕對的頗有名氣,平時上門討教求指點的人,可謂絡繹不絕,應接不暇。

此時的慕容驚鴻也不再裝什麼涵養風度,這最後一局不會容對方再捷足先登,索性毫不謙讓地拿起一幅卷軸,緩緩展開卷麵,整個人氣勢為之一變,神色間無悲無喜,給人一種空明自在,幽寂忘我的虛無之狀。

心神合一的凝注於筆端之上,揮毫灑墨間有若輕風拂柳,又似溪水泉流潺潺淌過青青草叢,岩間石縫,輕柔緩急相得益彰,行雲流水,渾然一體的躍然卷上;雲來山更佳,雲去山如畫,山因去晦明,雲共山高下。"

墨落字字俊秀,堅挺有若崒竹傲立,隨風搖曵卻仍然故我。風骨韻味中透出高山空靈悠遠的意境,雲霧繚繞,忽明忽暗,山色高低錯落分布。

字裏行間處處藏詩藏畫,可謂是詩,畫,字交融,將人引入靜美和壯美的兩種景象中,靜而近於空無,幽而略帶清寂,宛如太古之境,精妙絕倫。

慕容驚鴻深吐了口氣,似對自己的佳作十分滿意,大有巧奪天功之能,對方要想在書法一道上超越自己,幾乎沒有可能。不由得躊躇滿誌地望向陸隨風,瀟灑地做了個優稚的"請"勢。

埸下傳出一片讚譽,驚噓歎息聲不絕於耳,連陸隨風也禁不住輕聲擊掌連連叫好稱妙。

"如此絕妙的佳作,想要超越的可能性微乎其微。看來這最後一局,陸公子很難勝出了。"老祖甚感遺憾的歎息道。

紫燕聞言隻是抱以淡淡地一笑,以他對陸隨風的了解,慕容驚鴻在文道上的造詣,差了不隻一星半點,之前所勝的兩埸,都是在刻意藏拙放水。如果鋒芒太盛,勢必會讓對方警覺的意識到這是一個事先設好套。

這一點,從陸隨風此時淡然而寧靜的神情間便能看得出來,緩步來到台中央,接著便做出了一個令人堂目舉動來,隻見他十分隨意取了一個卷軸,突然掦手拋向高空,劃出一道長長的弧線,離地麵足有十米之高,這才嘎然而止,像是被人操控一般,卷軸隨之習習地舒展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