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此同時,另一麵山崖上也經曆了一場慘烈的搏殺,十名金龍衛大戰三名金仙初期的殺手死。結果是七名金龍衛重傷,其餘的皆是身帶輕傷,三名殺手死士被誅殺。
"對方派殺手死士潛伏在山崖之上,就算修為再高也砸不死多少人,其真實意圖是投下巨石,堵住通道,將我軍切斷成兩截。如果所料不差,穀中定然埋伏著大量的敵軍。"陸隨風從山崖下來,隻用了半時辰,體內的木靈珠很快就將受創的傷勢恢複如初,仔細的判斷著敵情,將對方的意圖分析得八九不離十。
事情也正如陸隨風判斷的一樣,虛天涯早已得到消息,陸隨風率四十萬精銳仙軍直奔天淵城而來。而天淵城已是最後的容身之地,已經是退無可退,再退就被驅逐出天月城境內。
城內雖有四十來萬大軍,以及本地的十萬守軍,戰力卻是偏弱,根本不敢出城與對方的四十萬精銳仙軍正麵抗衡。若是死守的話,或許還能抵禦一陣。但再堅固的城池也是久守必失,就算對方圍而不攻,又能堅持多久?一月,兩月,半年?困都要被活活困死。
所以,主帥虛海嘯經過仔細的思量,決定采取在途中伏擊的策略,讓對方在未抵達天淵城前,便損兵折將,軍力大減。
北方多是群山峻嶺,沿途更有幾處險要之地適合伏擊,經過反複的斟酌,最終選擇在斷魂穀設伏。為了避免被對方提前查覺,並沒有將大軍埋伏在山崖上,而是退而求其次的埋伏山腰下。
隻安排了數名殺手死士潛隱在山崖之上,將巨石移到崖邊,等對方大軍通過深穀時,隻須將兩邊山崖上的巨石推下去,便可將敵軍從中攔腰截成兩斷,首尾難以呼應。這時,隱藏在山腰下的伏兵再突然殺出,必能重創敵軍。
謀劃得不錯,心思稠密,且頗出人意料,但事情的發展並沒有按照他的設計運行。由於斷魂穀的凶險地勢,讓用兵謹慎的白清風心生警惕,果斷的令大軍停在了斷魂穀之外,並派人前往探察,發現了潛伏在山崖上的殺手死士,最後引得陸隨風親自上山……讓虛海嘯的一番精心謀算付之東流。
按照陸隨風的命令,白清風又派出一隊探哨入穀搜索,果然在山腰下發現了敵軍埋伏之處,隻是已經全部撤走了。
由於山崖上的打鬥動靜太大,驚動了埋伏在山腰下的敵軍,立即意識到伏擊計劃已經暴露,沒有絲毫耽擱的全部悄悄撤走。從留下來的痕跡判斷,埋伏的敵軍至少不下於二十萬之眾。
經過反複仔細的探察,確定穀內再無伏兵,大軍才小心異異開進穀內,仍不敢稍存大意。接下來的路途中,也是格外謹慎,步步為營,在群山峻嶺中走了三天,也才推進了不到三百裏,行進的速度雖慢了些,確沒給對方留下伏擊的機會。
天淵城是個三級城市,屬下管轄著兩個二級城市,五個一級城市,占地麵積極廣。而陸隨風率軍行走的這條線路上,兩山一水之間,聳立著一座城市,叫做龜山城,是座兩級城市,人口過百萬。東,西兩則聳立兩座高入雲端的大山,其狀如龜,龜山城也因此而得名。北臨怒江,其地理位置可謂是得天獨厚。
前往天淵城,這龜山城是必經之處,所以攻占龜山城勢在必行。臨時搭建的中軍帳中,陸隨風端坐中央,一眾高層仙將分立兩旁,中間鋪開一張寬大的地圖,上麵清晰的勾畫出龜山城內外的地形,標注之詳細,連一座小山丘都沒遺漏。
這龜山城相當於天淵城的門戶,位於兩山一水之間,絕對的易守難攻。然而,令人意外的是對方竟然沒有在城內布下重兵固守,而是全部龜縮進了天淵城,隻有不到一萬老弱殘兵維持城內治安,其餘的四萬守軍都調往天淵城。
陸隨風接到探哨的回報,也是大為不解,居然放棄如此險峻的戰略要地,竟是猜不透對方主帥是怎麼想的?
這也太有為常理了,一眾仙將都在議論,紛紛胡亂的猜測著敵軍意圖。陸隨風也沉思了一會,淡笑的打了個響指,將眾人的注意力拉了回來,果斷的出聲道:"白清風,你帶十萬大軍前往龜山城,見機而行。"
"是!"白清風大步踏出,抱拳接令,轉身大步流星的走出帳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