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型視點

作者:

德國科學家開發出

可振翅飛行的機器鳥

本刊上期介紹過一款微型“蜂鳥”偵察機,這次又有新的驚喜——德國科技公司Festo的科學家研製出一款機器鳥,不僅能模擬鳥類飛行,而且無論外觀還是飛行動作也極為逼真。從遠處看,它與真正的鳥沒什麼兩樣,讓人難辨真偽。

這款機器鳥名為“SmartBird”,意為“聰明鳥”,能夠自動起飛、飛行和降落。“SmartBird”的設計靈感來源於海鷗,其“身體”內部裝有一對旋轉輪,用於控製翅膀的上下拍打。旋轉輪工作原理與蒸汽火車的車輪類似,其與牽引杆相連,通過轉動為“SmartBird”拍打翅膀提供動力。翅膀角度則通過扭力電機調節。上行衝程時,使翅膀朝上,提高“SmartBird”的飛行高度;下行衝程時,則令翅膀朝下。這使其具備非凡的空氣動力性能和敏捷度。“SmartBird”可由遙控器控製,如果切換到自動模式,也可自行在空中翱翔。

“SmartBird”雖然翼展長達2米,但因選材及對結構進行了優化設計,重量隻有450克,故具有較高的能效。SmartBird除擁有一對能模擬鳥類飛行的翅膀外,還有能朝兩側移動的尾巴和可轉動的頭部。 (新華網)

本刊點評:初次看到這隻“大鳥”振翅飛翔的視頻,的確令人吃驚不已。雖然撲翼機對廣大模友而言已不是什麼新鮮事,但“SmartBird”的出現無疑又帶來了頗具革命意義的進步。傳統的撲翼機隻是機械地扇動“翅膀”飛行,而“SmartBird”的翅膀更像真正的鳥類,而且能根據需要調節翅膀角度,以獲得更優越的氣動性能。如果模友們有興趣,可登陸本刊官方論壇“模友之家”(bbs.moxing365.com)觀看“SmartBird”的研製過程及飛行短片。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2011年“馮如杯”飛機類項目試飛

2011年3月31日、4月6日兩天,北京航空航天大學2011年“馮如杯”飛機類項目進行了集中試飛,共有10餘組同學參加,主要涉及太陽能動力飛機、垂直起降飛機、鴨式布局飛機、無尾飛翼布局飛機、連翼布局飛機、後置橫流風扇布局等多個方麵。與往屆“馮如杯”飛機類項目相比,本屆項目涉及的創新點更廣泛、試飛成功率更高。模型飛機的設計、製作水平也有了更顯著的進步。部分項目還引入了複雜的機械與電子控製係統,可謂是今年“馮如杯”飛機類項目的一大看點。(宋磊)

鏈接:“馮如杯”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舉辦的麵向大學本科生的學術科技作品競賽,每年舉辦一屆。比賽命名自中國航空先驅馮如先生,始創於1990年。而以“馮如杯”學生學術科技作品競賽為標誌的北航校園科技文化節,於每年4~5月舉辦。科技文化節包括科技講座﹑科技論壇﹑學術報告會、大學生科技博覽會等係列活動和“馮如杯”科技作品競賽。在曆屆“馮如杯”上,用於驗證各種新、奇、特創意與技術的航空模型一直占據著相當重要的位置,彰顯了北航作為具有航空航天特色的研究型大學的一大特點。近日,第21屆“馮如杯”學生學術科技作品競賽和學生創意大賽暨大學生科研訓練計劃選拔賽網上平台www.fengrubei.net也正式上線,大家可以更方便地了解到賽事的相關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