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積極進取,自強不息(1 / 2)

7.積極進取,自強不息

《易經》雲:“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自強不息,是中華民族偉大的精神所在,是一個國家能夠不斷發展與強盛的動力之源。如果一個人不論麵對什麼困難,都能夠百折不撓、自強不息,那麼毫無疑問,成功必將屬於他。青少年是“八九點鍾的太陽”,他們朝氣蓬勃,充滿活力,對未來充滿了美好的想象和憧憬,新世紀的青少年更是“集萬千寵愛於一身”。然而,這既是他們的榮幸,又是他們的不幸。因為安逸的生活使人們在他們身上難以看到“自強不息”的影子,他們就像溫室裏的花朵,經不起風吹雨打的考驗,稍不注意就容易凋零。把祖國的未來交給這樣一群年輕人,不得不讓人憂心忡忡。因此,作為一個新時代的青少年,要時刻準備好,培養自己自強不息的精神,擔任起建設美好祖國的重任。

自強不息是成功的保障

從古至今,估計沒有一個人不對成功抱有強烈的渴望,但越是這樣,成功就越難到達。也許正是這個原因,使很多人都誤認為,成功隻屬於那些“天之驕子”,天生的富有,天生的聰明,天生的幸運讓他們輕而易舉地取得了一般人苦求不來的成功,而那些出身貧寒、經曆坎坷、起點低的人隻能眼睜睜地看著成功擦肩而過。然而,事實真的是這樣嗎?當然不是,在現實生活中,有很多地位低微、白手起家的人也獲得了巨大的成功,和那些“宿命論”者相比,他們多出了一份頑強的毅力,更多出了一份自強不息的精神,在一次次的困難中堅強地站起來。正所謂:世上無難事,隻怕有心人。這個世界不存在到達不了的成功,隻有不願意走向成功的人。

著名的作家海倫·凱勒就是一位自強不息的偉大女性。海倫·凱勒原本是一個健康活潑的女孩,但在她19個月大的時候,一場突如其來的怪病,改變了她的一生。病愈後,她失去了聽力和視力,由於當時還太小,所以開口說話的能力也漸漸消退。人們實在無法想象,這樣一個集聾、啞、瞎於一身的女孩,如何來麵對她以後的人生。然而,海倫·凱勒卻用她的自強不息給全世界的人們都上了生動的一課。在她和藹可親的家庭教師——安利·沙利文的耐心指導和教育下,克服了常人難以想象的重重困難,不僅學會了說話和寫作,與人溝通和交流,還漸漸有了自己對人生的理解,最終在世界名校美國拉德克利夫學院畢業。在醫學的年鑒上,海倫是第一個學會語言交流的盲聾啞兒童。

長大後的海倫開始致力於盲人的教育工作,她一生創作了大量作品,共有十四部著作,處女座《我的生活》一經發表便在美國引起了巨大轟動,甚至被稱為“世界文學史上無與倫比的傑作”。1959年,聯合國還專門設立了“海倫·凱勒國際獎”,1964年,又為她頒發“美國總統自由獎章”這一殊榮。海倫用她的實際行動向全世界人民證明了她的成功,贏得了所有人的尊敬。

“成功的花兒,人們隻驚羨它出現時的美麗,當初它的芽浸透了奮鬥的淚水,灑遍了犧牲的血雨。”冰心的這首小詩,十分貼切地表明了成功的來之不易。在病魔纏身的時候,海倫沒有崩潰,沒有喪失對生活的信心,而是用令人震撼的力量創造了奇跡,相信每一個知道海倫事跡的青少年,都會對這樣一個女性肅然起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