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合沙提:守護邊疆每一寸土地
開篇
馬合沙提·斯拉木,1964年出生,哈薩克族,新疆阿勒泰地區吉木乃縣吉木乃鎮薩爾烏楞村人,30多年來默默無聞地守衛著中哈邊境15公裏的邊境線。
薩爾烏楞村是新疆阿勒泰地區最偏僻的村莊之一。這裏因距離哈薩克斯坦邊境最近的地方隻有100米,因而被稱為“邊境第一村”。
無論嚴冬還是酷暑,每天早上10點到晚上8點,是馬合沙提雷打不動的巡視時間。遇到惡劣天氣,他需要更長的時間完成巡邏。“要在以前,沒有摩托車騎,每天一大早騎上馬,帶上一點饢和茶就開始巡邏了,走到哪裏就在哪裏吃午飯。”30多年裏,馬合沙提走過的護邊路達到32萬多公裏。“不走一趟,我不放心。這已經成為了我生活中的一部分。”馬合沙提說。
15公裏邊境線是他堅守的“陣地”
“從我爺爺開始,我們祖孫三代都是護邊員。”說起護邊的經曆,馬合沙提一臉的自豪神情。14歲時,馬合沙提就和父親一起巡邊,在他幼小的心靈中,護邊員是一份光榮且神氣的職業。
1989年,25歲的馬合沙提成為一名真正的護邊員。從此,以薩爾烏楞村為中點向兩端延伸,15公裏長的邊境線成為他每天堅守的“陣地”——1996年,對麵的哈薩克斯坦草地著火,火勢趁著西風向中國一邊蔓延。情急之下,馬合沙提帶領村民一邊撲火,一邊及時地向邊防部門報告情況,避免了國家更大的經濟損失。
2005年的一個深夜,勞累一天的馬合沙提已經睡下,迷迷糊糊中聽到牧羊犬叫個不停。他馬上穿好衣服,借著月光看到不遠處幾個黑影正向邊境線方向移動。馬合沙提立刻警覺起來,迅速打電話向邊防派出所彙報,並悄悄尾隨黑影跟蹤觀察。原來,這是一夥企圖越境采挖藥材的不法人員。由於馬合沙提的及時報告,邊防派出所成功地把他們攔截在邊境線內。
在過去的日子裏,馬合沙提經曆了太多這樣的事情。
“這裏是我們的家,我不守護誰守護”
2000年冬天,一場大雪下了幾十公分厚。妻子阿依肯古麗說:“這麼大的雪,今天你就別去巡邊了吧。”“越是這樣的天氣,越容易出事情。不能放鬆警惕啊!不走一趟我不放心。”說完,馬合沙提牽著馬就往外走。看著因天氣寒冷關節炎發作、連上馬都困難的丈夫,妻子的眼圈紅了。
在巡邊回家的路上,又累又餓的馬合沙提兩腿僵硬,從馬背上摔了下來,當即昏了過去。當馬合沙提在風雪中醒來時,已經是淩晨3點,幾乎凍僵了的他強忍著傷痛,一瘸一拐地回到家時,在路邊已等了幾個鍾頭的妻子緊緊地抱著丈夫捶打著,忍不住放聲大哭起來:“你咋才回來,你這樣幹不要命了嗎!”
馬合沙提沒說話,半晌,他才對妻子說:“這裏是我們的家,我不守護誰守護!”
做祖國邊陲的一雙“眼睛”
30多年的守邊路上,馬合沙提常常要與寂寞相伴。孤單的時候,馬合沙提會和界河交流,會與一草一木甚至每一塊石頭說話,更多的時候他會對著大山放聲唱起自己最心愛的歌:“思念像雄鷹在藍天上飛翔,我可愛的故鄉,哪裏的山比得上薩吾爾山啊,雪白的冰山就像慈祥的媽媽……”豪邁、深情的歌聲在家鄉的上空久久地回蕩著、回蕩著。
“既然我心甘情願當一名護邊員,我就要做好祖國邊陲的一雙‘眼睛’,我要把對祖國的愛、對生活的愛、對家庭的愛化為動力,投入到這份神聖的工作中。”馬合沙提在心中默默許下了願:“護邊員這個工作,是我生命中一部分,我會堅持下去,永不放棄!”
“我要像父親一樣,把邊境上的每一寸土地都裝進心裏。”馬合沙提深情地說。
(摘自人民日報出版社《平凡的感動》 編者: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