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科學發展指數排名公布:深圳北京上海列三甲
資訊放送
2013年7月30日,由中國社會科學院城市發展與環境研究所和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主辦的“2013年中國城市發展高峰論壇暨《城市藍皮書》發布會”在北京舉行,會議發布了2012年度城市科學發展指數綜合排名。
2013《城市藍皮書》指出,從全國城市發展的總體情況來看,2012年度城市科學發展指數綜合排名前10位的城市依次為:深圳、北京、上海、廣州、杭州、廈門、青島、佛山、珠海、寧波,其中珠三角城市占4席,長三角城市占3席,環渤海城市占2席,另外1席為海西城市群的廈門。在城市科學發展指數綜合排名前100位的城市中,位於東部地區的城市占了47%,位於中、西部地區和東北地區的城市則占總數的53%,也即來自中部、西部和東北地區的城市連續兩年占據排名領先城市的半壁江山。
根據2012年城市科學發展評價,東部城市經濟發展速度雖然有所放緩,但城市經濟繁榮指數與社會和諧、環境友好、支撐能力指數的耦合度位居四大區域之首,“轉方式調結構”的成效初顯。2013年,全國城市發展轉型步伐將進一步加快,東部地區的發達城市將在這一曆史轉折中繼續發揮重要的引領與示範作用。
社科院報告:我國完全真實城鎮化率僅42.2%
7月30日,中國社科院發布《城市藍皮書》顯示,2012年,全國按戶籍人口計算的城鎮化率僅有35.29%,若按城鎮中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程度平均為40%推算,中國真實的完全城鎮化率隻有42.2%。這一數字比國家統計局公布的常住人口城鎮化率低10.4個百分點。
藍皮書認為,當前中國城鎮中農業轉移人口處於快速穩定增長階段,現有總量約2.4億人,占城鎮人口的1/3左右。但由於成本障礙、製度障礙、能力障礙、文化障礙、社會排斥以及承載力約束等方麵的影響,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進程嚴重滯後。
綜合測算表明,2011年全國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程度僅有40%左右,農業轉移人口在政治權利、公共服務、經濟生活、文化素質等各個方麵與城鎮居民的差距均較大。
藍皮書稱,農業轉移人口到城鎮定居生活並獲得相應福利待遇和均等化公共服務,需要進行各種經濟投入。這種市民化成本主要包括公共成本(政府成本)和個人成本兩部分。
按照社科院的計算,我國東、中、西部地區分別為17.6萬元、10.4萬元和10.6萬元。在全國人均公共成本中,需要在短期內集中投入的約2.6萬元,長期投入的每年約2400元。個人成本約為人均每年1.8萬元,另外還需要集中支付一筆購房成本,約為人均10.1萬元。
藍皮書測算,如果按人均一次性公共投入2.6萬元計算,每年政府財政需要負擔大約6500億元,占2012年全國公共財政收入的5.5%,這一比例應該在政府財政可承受的範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