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1. 汶川大地震造成經濟損失8451億(1 / 1)

1. 汶川大地震造成經濟損失8451億

淚灑汶川5周年紀

(編輯/綠茶)

2008年9月4日上午10時,國家汶川地震專家委員會副主任、北京師範大學常務副校長史培軍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的發布會上沉痛地說,汶川地震造成直接經濟損失8451.4億元,其中四川的損失占到總損失的91.3%,甘肅占5.8%,陝西占2.9%。

失蹤者生還希望渺茫

“根據國家標準,任何一次災害後人員的傷亡情況分兩類,一類是直接遇難的人數,第二類是現在確定不了是不是遇難了,定義為失蹤人數。”史培軍說,因地震造成失蹤的人生還希望很小,死亡的6.9萬多人和失蹤的1.8萬多人,加在一起是8.7萬多人。

史培軍說,評估鑒定時間是7月中旬,直接遇難人數是69197人,失蹤的人數是18341人。

間接損失不計其數

“經濟損失是最難確定的數據,地方報上來的總數超過1萬億,我們經過仔細再三核實,最終確定這個數字——8451.4億元。”在專家委員會中負責災情評估的史培軍教授說。

“關於地震災情的評估,我們經過長時期的調查,並利用了遙感資料,以及地方政府的統計資料,製定了一套詳細表格,分成13大類、25個指標、229項統計要素進行統計。而這次統計的直接經濟損失不包括不可計價的損失和間接的損失。”史培軍告訴記者。

比如,損失的文物,有很多是無形的價值,是沒法計算的,很難進行準確經濟損失評估,沒有列入直接經濟損失;再比如失去的檔案、文件,地震對生態環境的破壞,災區人民的心靈傷害,等等方麵,都屬於不可計價損失,沒法進行評估,也不能列入直接經濟損失的統計中。

那些地震造成的間接損失,比如工廠停產、道路停運,等等,都不在統計之列。

地質災害舉世罕見

負責次生災害評估的中國地質科學院副院長董樹文研究員表示,汶川大地震引發的大量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質災害,是我國有史以來一次性災變事件爆發最嚴重的地質災害。經過初步判斷,整個汶川地震的損失中約有1/3不是地震直接造成的,而是次生地質災害引起的損失。

國家地震專家委員會主任馬宗晉院士說,根據初步統計,地質災害多達12000多處,潛在隱患點近8700處,有危險的堰塞湖達30多座。

董樹文告訴記者,汶川地震引發如此多的地質災害和危害,主要是由於山高壑深,峽窄坡陡,8級地震引發世界罕見地質災害。

與其它地震災害明顯不同的是,汶川地震觸發的滑坡、崩塌、泥石流造成的人員傷亡慘不忍睹,可以推斷目前大部分失蹤人員多數被滑坡等地質災害所掩埋。根據部分現場調查,死亡人數大於30人的地震滑坡、崩塌災害約22處,其中,死亡人數最多的為北川老縣城的城西滑坡,高達1600人,直接摧毀了近半數老縣城建築;從映秀到汶川的20公裏路段為成都—九寨溝的環線要道,被340多處滑坡、崩塌嚴重毀壞。